[实用新型]泊车辅助系统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645217.2 | 申请日: | 2016-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H04N7/18;B60R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泊车 辅助 系统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泊车辅助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以及避免倒车时造成汽车及其它物、人的损伤,现在的汽车都在车辆两侧设置了后视镜。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传统的后视镜都只是为了便于驾驶员观察汽车后面的其它车辆的情况,无法观看自己所驾驶的汽车的车身情况,尤其是不能观察自己驾驶的汽车的左、右两侧的轮胎与路面的状况,时常导致驾驶员侧方停车时因估计路面状况不准确而出现与前后车辆刮伤的现象,也由于无法准确观察左右轮胎的状态而导致在高低差大的路面倒车时发生托底现象。因此,传统的后视镜存在视野小、盲区大的缺点,驾驶员在驾驶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泊车辅助系统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视镜视野小、盲区大,导致驾驶员在驾驶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泊车辅助系统,包括:摄像头、显示装置、后视镜以及可旋转支架;
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可旋转支架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上,用于拍摄汽车盲区景象;
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驾驶舱中,且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用于向用户显示所述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转支架外侧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后视镜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可旋转支架与所述后视镜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配合实现连接,且所述可旋转支架可以相对于所述后视镜转动;
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后视镜下方,且与所述可旋转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泊车辅助系统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摄像头转动角度的调试装置;
所述调试装置设置在驾驶舱中,且与所述摄像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
所述蜗杆与所述调试装置相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可旋转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调试装置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可旋转支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泊车辅助系统还包括: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摄像头的开关装置;
所述开关装置设置在驾驶舱的方向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泊车辅助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车身是否发生倾斜的重力传感器;
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开关装置电连接,所述开关装置还用于在车身发生倾斜时开启所述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泊车辅助系统还包括:用于探测车身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感应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开关装置电连接,所述开关装置还用于在车身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设置在所述中控台上的显示屏、可移动设备或者设置在A柱上的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泊车辅助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泊车辅助系统及汽车,包括摄像头、显示装置、后视镜以及可旋转支架,摄像头通过可旋转支架设置在后视镜上,用于拍摄汽车盲区景象,显示装置设置在驾驶舱中,且与摄像头电连接,用于向用户显示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使得用户能够及时观察到后视镜盲区的景象,扩大了驾驶视野,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泊车辅助系统中摄像头和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摄像头和后视镜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泊车辅助系统中显示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泊车辅助系统应用的停车场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摄像头2-显示装置3-后视镜4-行驶中车辆
5-前方车辆6-后方车辆7-马路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45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后视镜系统及重型卡车
- 下一篇:水冷式轮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