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27165.6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4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蔡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青水环境治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净化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染及生产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环境总体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城市内河流黑臭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水体流速减慢趋向静止、来流水体的污染、河道环境的破坏等原因造成了河流黑臭的形成与恶化。黑臭的恶化越来越影响到生态环境,黑臭河道的净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黑臭河道的治理,国内主要采用向水体充氧的方式和丁坝主体添加填料的方式来净化水体。
授权公告号CN 205088016 U,授权公告日2016.3.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缓释芽孢杆菌的黑臭河道净化装置,由括浮筒、支撑框架、围挡、配重、生物填料、菌筒、曝气装置、定位装置、风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方,所述生物填料填充于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菌筒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下方以及所述曝气装置上方,所述曝气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底边,所述配重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下方,所述定位装置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底边顶角相接,一端固定于河底。这种缓释芽孢杆菌的黑臭河道净化装置,需要定期往菌筒加注微生物,操作麻烦,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无需加微生物的河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河道净化装置,包括机体、浮筒、气泵和增氧管,所述浮筒、气泵和增氧管均设置在机体上,所述气泵与增氧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装置,
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吸头、溶气泵和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吸头、溶气泵和培养容器依次连接,上述连接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上设置有输送管,该输送管与增氧管连接。吸头从河道底部的淤泥中吸取微生物及所需营养物质,通过溶气泵后,与空气混合并进入培养容器进行培养,培养后的菌种从培养容器进入到增氧管,气泵作用于增氧管并形成推流,从而将菌种推出,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加注微生物,操作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在培养容器上,而其另一端连接在溶气泵和吸头之间的管路上。回流管可将培养容器内一部分菌种和营养物再次回收,从而提高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装置与机体为分体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装置固定在机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泵为涡流高压气泵。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泵设置在增氧管的上方并在增氧管所在区域形成推流。
本实用新型所述增氧管为纳米增氧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头上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设置,防止杂物进入而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吸头从河道底部的淤泥中吸取微生物及所需营养物质,通过溶气泵后,与空气混合并进入培养容器进行培养,培养后的菌种从培养容器进入到增氧管,气泵作用于增氧管并形成推流,从而将菌种推出,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加注微生物,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的河道净化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河道净化装置包括机体1、浮筒2、气泵3、增氧管4和培养装置5,其中培养装置5用于培养微生物。
本实施例中的浮筒2、气泵3和增氧管4均设置在机体1上,气泵3与增氧管4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培养装置5包括吸头51、溶气泵52和培养容器53,培养容器53内设置有悬浮填料54,吸头51、溶气泵52和培养容器53依次连接,上述吸头51、溶气泵52和培养容器53的连接均通过管路连接,培养容器53上设置有输送管531,该输送管531与增氧管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青水环境治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嘉兴市青水环境治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27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湿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数字签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