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13703.6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江斌;谭敏;梁斌;刘祖军;杨美玲;罗斯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混凝土 施工工艺 教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专业教学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是桥梁基础、港口水下建筑、水下隧道等常用的施工工艺。全国有数百所大中专、高职院校的土木工程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需学习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由于水下混凝土多采用垂直导管法进行浇筑,施工现场所采用的导管均为直径25~30厘米的钢导管,混凝土储料漏斗为直径100~200厘米的钢漏斗,水下混凝土施工处于水下,无法直观看见;目前的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中没有专门的教学装置,现场教学又因涉及时间、地点、交通、安全等因素难以有效组织,所以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仅采用书本、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学生掌握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直观地看到水下混凝土浇筑流程的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包括井孔、井字支撑架、储料漏斗、导管和漏斗孔板,所述井孔是采用透明玻璃钢制作形成的管状结构,其底面封闭、上端开口;所述井字支撑架设置在井孔上端的开口处;所述储料漏斗是采用半透明玻璃钢制作而成,储料漏斗通过井字支撑架定位在井孔上方,所述导管定位在井孔内腔中且导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与储料漏斗下端连接;所述漏斗孔板定位在储料漏斗靠底部的位置,漏斗孔板的上端面还通过吊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延伸至储料漏斗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储料漏斗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锥形,所述倒锥形下端的开口处还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Ⅰ;所述导管是采用半透明玻璃钢制作形成的管状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Ⅱ,所述储料漏斗的连接法兰Ⅰ与导管的连接法兰Ⅱ通过螺栓连接,从而将储料漏斗与导管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井字支撑架采用四根不锈钢管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用于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教学,其井孔、导管、储料漏斗均为透明玻璃钢制作,在任何一个角度均可直观地看到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流程,课堂教学或岗位培训效果好,有利于学生掌握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并且该教学装置各部位的尺寸及连接均模拟施工现场,连接稳固、使用安全、操作简便、通俗易懂,可推广性极高;
2.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玻璃钢和不锈钢制作,经久耐用,可反复周转使用,演示及学生训练时使用的耗材为清水及泥浆,且泥浆可自行配制,教学及岗位培训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井字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储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吊环和拉索连接在漏斗孔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储料漏斗,11-连接管,12-连接法兰Ⅰ,2-井字支撑架,3-井孔, 4-导管,41-连接法兰Ⅱ,5-漏斗孔板,6-吊环,7-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教学装置,包括井孔3、井字支撑架2、储料漏斗1、导管4和漏斗孔板5。
所述井孔3是采用透明玻璃钢制作形成的管状结构,其直径40cm、高100 cm、壁厚0.6 cm,底面封闭、上端开口。
所述井字支撑架2采用四根长50 cm、直径2 cm、壁厚0.3 cm的不锈钢管焊接而成,井字支撑架2中间通孔的尺寸为30×30 cm,使用时井字支撑架2设置在井孔3上端的开口处。
所述储料漏斗1是采用茶色或其他颜色的半透明玻璃钢制作而成,储料漏斗1通过井字支撑架2定位在井孔3上方。本实施例中的储料漏斗1上部为圆柱形,该圆柱形直径40cm、高30 cm、壁厚0.6 cm;储料漏斗1的下部为倒锥形,该倒锥形上口直径为40 cm、下口直径10 cm、高20 cm、壁厚0.6 cm;并且上部圆柱形与下部倒锥形一体制作,不留接口;所述倒锥形下端的开口处还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Ⅰ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13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鼻饲护理仿真练习装置
- 下一篇:消防训练平面火灾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