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80424.4 | 申请日: | 2016-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孔全喜;董长战;薛亮亮;张莹;姜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全喜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350 河南省焦作市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土栽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系统,特别是一种无土栽培。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但是现有的无土栽培技术只是对培养使用的基质和营养液进行研究,并没有从撒种到收获形成完整的无土栽培系统,不便于生产的统一管理,也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从撒种到收获形成完成的栽培系统,利于植株生长,便于生产管理,植株生长良好,产量高的无土栽培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撒种部,胚芽种植部,幼苗种植部和采集部,所述撒种部与胚芽种植部相连,所述胚芽种植部与幼苗种植部相连,所述幼苗种植部与采集部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撒种后,植株即进入无土栽培系统中开始培养,根据植株生长的阶段,生长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所述撒种部包括顺序连接的撒种盘,所述撒种盘连有基质处理装置和洒水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撒种后对基质进行处理,适合种子萌芽,在对基质进行处理后,洒水使基质充分湿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所述胚芽种植部包括与胚芽移栽装置相连的水培池,所述水培池内包括营养液,所述水培池上方设有农药喷洒装置,所述胚芽移栽装置内设有胚芽盘。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培池对胚芽进行培植,保证胚芽在进入生长架之前良好发育,同时,所有的胚芽发育状况基本一致,从而保证植株稳定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所述幼苗部包括与生长架相连的幼苗移栽装置,所述幼苗移栽装置内设有幼苗盘;所述生长架设有光照系统和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能够喷洒农药和营养液的混合溶液。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生长架能够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喷洒装置和光照系统能够进一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和光,从而达到高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所述撒种装置设有进入水培池的传送装置一,所述水培池与胚芽移栽装置之间设有双向传送装置,所述水培池设有进入幼苗移栽装置的传送装置二,所述幼苗移栽装置设有进入生长架的传送装置三,所述生长架设有进入采集部的传送装置四。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送装置将植物传送至下一阶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无土栽培系统的系统化程度,便于形成完整的无土栽培系统,便于统一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包括以下栽培过程,
步骤一,将种子撒入撒种盘中,通过基质处理装置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基质,洒水装置在基质表面洒水使基质湿润;
步骤二,将撒种盘传送入水培池中进行发芽,得到胚芽,将装有胚芽的撒种盘从水培池传送入胚芽移栽装置,将胚芽移栽至胚芽盘中;
步骤三,将胚芽盘传送入水培池中进行生长,通过农药喷洒装置定期喷洒农药,得到幼苗,将装有幼苗的胚芽盘传送入幼苗移植装置进行移栽,将幼苗移栽至幼苗盘中;
步骤四,将幼苗盘传送入生长架中进行生长,通过光照系统为幼苗生长补充光源,通过喷洒装置定期喷洒农药和营养液,得到成株,将装有成株的幼苗盘送入采集部进行采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土栽培系统,所述营养液由质量份3份鸡粪浸出液,10.37份KH2PO4,6.10份KNO3,2.25份NH4H2PO4,1.71份MgSO4和0.31份Ca(NO3)2组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营养液采用上述配方更加适宜绿色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生菜的生长;鸡粪浸出液可以为营养液提供大量的微量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全喜,未经孔全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80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