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80396.6 | 申请日: | 2016-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琴;苏明;于亚光;王米原;孟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廊式 住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外廊式住宅。
背景技术
单元式住宅是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和一个电梯供多家住户共同使用。如果遇到电梯故障或者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多家住户的人员疏散只能通过一个楼梯解决,具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外廊式住宅是采用靠外墙的走廊来进入各户的住宅形式,一条公共外廊位于住宅一侧,外廊多为敞开式和半封闭式。利用外廊可以连通多个单元式住宅之间的交通核,实现交通核共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住宅整体的人员疏散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外连廊连通多套住宅的中部交通核和侧部交通核,使一个楼层的多个交通核组成一个整体,共同解决人员疏散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廊式住宅,包括:中间内凹的住宅主体,所述住宅主体包括并排的多套住宅;所述住宅主体两侧的凸出位置分别设有侧部交通核,所述住宅主体凹口的中间位置设有中部交通核;所述中部交通核与两侧的所述侧部交通核之间设有外连廊。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廊与所述住宅主体的凹口位置的墙体之间设有天井。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廊为开放式结构且其临边设有扶手栏杆。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廊连通于所述侧部交通核与所述中部交通核的两头设有门。
进一步地,所述住宅主体的凹面的墙体上开有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交通核包括楼梯间、电梯间以及前室;所述中部交通核包括电梯间以及电梯厅。
进一步地,所述侧部交通核与所述住宅主体两侧的所述住宅之间设有走道,所述侧部交通核通过前室与所述走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廊一头与所述走道连通,另一头与所述电梯厅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住宅的入户门设置于所述走道中或所述电梯厅中。
进一步地,所述住宅主体包括六套所述住宅,两侧各有两套所述住宅的所述入户门设置于所述走道,中间的两套所述住宅的所述入户门设置于所述电梯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通过外连廊连通住宅主体的侧部交通核以及中部交通核,使同一楼层的多个交通核组成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外廊式住宅的人员疏散能力。而且,开放式结构的外连廊和设置在外连廊与住宅主体凹口位置的墙体之间的天井,再配合住宅主体凹面的墙体上的窗户共同作用,进一步增加了住宅的采光性和通风性。此外,外连廊可以作为公共的观景和休闲平台,是邻里交流活动的有效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包括多套并排的住宅10组成的住宅主体、侧部交通核20、中部交通核30和外连廊40。
在图1中多套并排的住宅10构成的住宅主体平面为中间内凹的结构;两个侧部交通核20分别位于住宅主体两侧的凸出位置,并且与住宅主体中处于两侧位置的住宅10连通;中部交通核30位于的住宅主体凹口的中间位置,即位于两个侧部交通核20之间,并且中部交通核30与住宅主体中间位置的住宅10连通;外连廊40连通于侧部交通核20与中部交通核30之间。
如此,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外廊式住宅通过外连廊40连通多套住宅10组成的住宅主体的两个侧部交通核20以及两个侧部交通核20之间的中部交通核30,使同一楼层的多个交通核组成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外廊式住宅的人员疏散能力。
具体地,侧部交通核20包括楼梯间21、电梯间22以及前室23;两个侧部交通核20的楼梯间21和电梯间22分别与前室23相连通,并通过前室23的出口与住宅主体两侧的住宅10连通。优选地,侧部交通核20与住宅10之间设有走道60,前室23通过其出口与走道60相通,处于住宅主体两侧的住宅10的入户门分设在走道60中。中部交通核30包括电梯间31以及电梯厅32,电梯间31出来便是电梯厅32,处于住宅主体中部的住宅10的入户门设置在电梯厅2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80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MS用充电切换保护电路
- 下一篇:用于模块化线圈保持器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