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54578.6 | 申请日: | 201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唐旭;吴竞华;赵敏;何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设备 蓝牙 实现 安全 认证 智能 | ||
1.一种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锁体内部设有电子马达和控制电子马达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密芯片、蓝牙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加密芯片、蓝牙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的电子系统通过电子马达输入接口与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通过电子马达输出接口与电子马达相连,以控制电子马达运行;所述的蓝牙模块用于与移动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设备中设有加密模块,用于通过蓝牙与所述的加密芯片进行密码验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连接陀螺仪,用于感应门锁震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上设有与电池组相连的电池输入接口和与锁体门磁相连的门磁检测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蓝牙网关,所述的蓝牙网关包括MCU和分别与MCU相连的wifi模块和蓝牙收发模块,所述的蓝牙收发模块和移动设备均通过蓝牙与置于门内的蓝牙网关相连,所述的蓝牙网关和移动设备均通过网络与云平台服务器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蓝牙实现安全认证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智能锁中电路连接如下:
智能锁外部设有用于输入的触摸面板,由触摸面板芯片U11控制,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一脚接地,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脚串联电阻R34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一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三脚串联电阻R35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二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四脚串联电阻R36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三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五脚串联电阻R37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四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十二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一脚串联电阻R43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十一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二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十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三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九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四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八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五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七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六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六脚,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七脚串联电阻R42后接在连接器J5的第五脚;3.3V电源依次通过滤波电容C24、滤波电容C25和滤波电容C26滤波后接在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十三脚上,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十四脚接地;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十五脚通过电阻R30接到3.3V电源上做为上拉,再串联电阻R57后接到MCU主芯片U9的第十一脚上;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十六脚通过电阻R29接到3.3V电源上做为上拉,再串联电阻R56后接到MCU主芯片U9的第十脚上;触摸面板芯片U11第十七脚串联电容C15接地,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十八脚通过R28接到3.3V电源上做为上拉后接到MCU主芯片U9的第三十八脚上,电容C22和电容C23并联后的第一脚接在触摸面板芯片U11的第二十八脚上,电容C22和电容C23并联后的第二脚接地,连接器J5的第十三脚和第十四脚接地,连接器J5接触摸面板,用于密码输入;智能锁通过电源芯片进行供电,其中:滤波电容C18、滤波电容C19和滤波电容C33组成电源的输入部分,通过电源芯片把外接的输入电源转换为3.3V电源给其他设备供电,电源的输出部分通过滤波电容C20、滤波电容C21和滤波电容C34进行滤波;电压检测芯片U5的第一脚接在输入电源上,第三脚接地,第二脚通过电阻R3连接于3.3V电源上,然后接到MCU主芯片U9的第十七脚;锁体门磁与连接器J1相连,连接器J1第二脚接地,二极管D1的第一脚接连接器J1的第一脚,二极管D1的第二脚接地,电阻R2第一脚接连接器J1的第二脚,电阻R2的第二脚接地;连接器J1的第一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三十一脚;加密芯片中含有存储秘钥的存储芯片U14,且存储芯片U14的第一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二十脚;存储芯片U14的第二脚接电阻R84的第一脚,电阻R84的的第二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十四脚,电阻R84的第二脚接电阻R81的第一脚,电阻R81的第二脚接地;存储芯片U14的第三脚接电阻R85的第一脚,R85的第二脚接3.3V电源;存储芯片U14的第四脚接地;存储芯片U14的第五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十五脚;存储芯片U14的第六脚接MCU主芯片U19的第十六脚;电阻R86的第二脚接3.3V电源;存储芯片U14的第八脚接3.3V电源,存储芯片U14的第八脚接电容C156的第一脚,电容C156的第二脚接地;连接器J2第一脚接输入电源;连接器J2第二脚接MCU主芯片U9第三十七脚;连接器J2第三脚接U9的第三十六脚;连接器J2第四脚接地;连接器J2第五脚接MCU主芯片U9第二十九脚;连接器J2第六脚接MCU主芯片U9第四十脚,连接器J2第六脚接电阻R65第二脚,电阻R65第一脚接连接器J1第一脚;连接器J7第七脚接电阻R70第一脚,电阻R70第二脚接MCU主芯片U9第三十九脚;智能锁中设置感应振动的陀螺仪,且由陀螺仪控制芯片U13控制,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一脚接3.3V电源;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四脚接电阻R54的第一脚,电阻R54的第二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十一脚;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五脚接地,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六脚接电阻R55的第一脚,电阻R55的第二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十脚;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七脚接电阻R59的第一脚,R59的第二脚接3.3V电源;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八脚接电阻R58的第一脚,电阻R58的第二脚接3.3V电源;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十脚接地,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十一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十二脚;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十三脚接电阻R61的第一脚,电阻R61的第二脚接地;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十四脚接3.3V电源;陀螺仪控制芯片U13的第十五脚和第十六脚接地;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一脚接连接器J2的第一脚,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三脚接连接器J2的第二脚;连接器J2接电子马达,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二脚接电阻R1的第一脚,电阻R1的第二脚接地;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四脚接接MOS管Q1的第三脚,MOS管Q1的第二脚接输入电源;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四脚接电容C19第一脚,电容C19第二脚接地;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五脚接地;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七脚接电阻R2的第一脚,电阻R2的第二脚接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八脚,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七脚接电阻R3的第一脚,电阻R3的第二脚接地;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九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三十七脚,电子马达驱动芯片U1的第十脚接MCU主芯片U9的第三十六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虹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545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紫外线蜂窝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爆膜组件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