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28588.0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计京宝;文杰;王鸿举;张国强;杜治云;余智云;毛盛敏;李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70 | 分类号: | E01F9/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孔祥超 |
地址: | 40112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摆放 锥体 交通 自动 系统 用抓锥 装置 | ||
1.一种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包括通过机架(1)设置的抓锥机构(100),抓锥机构(100)用于抓放交通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锥机构(100)可纵向移动的设在第一框式平台(200)上,第一框式平台(200)可升降的连接在上方的第二框式平台(300)上,第二框式平台(300)可升降的设在所述机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式平台(200)与第二框式平台(300)之间形成有第一导轨副结构,第一框式平台(200)通过第一升降驱动结构形成相对于第二框式平台(300)的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副结构包括由相互配合的导柱(2)和导套(3)构成,导柱(2)设在所述第一框式平台(200)上,导套(3)设在所述第二框式平台(300)上;第一升降驱动结构由第一升降液压缸(4)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式平台(300)与所述机架(1)之间形成有第二导轨副结构,第二框式平台(300)通过第二升降驱动结构形成相对于机架(1)的升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形成的竖向导槽,所述第二框式平台(300)由两端与所述竖向导槽形成所述第二导轨副结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结构由第二升降液压缸(5)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锥机构(100)与第一框式平台(200)形成有纵向移动导轨副结构,抓锥机构(100)固定连接在托架(6)上,纵向移动导轨副结构的动导轨部分形成在托架(6)上,抓锥机构(100)通过抓锥驱动结构驱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锥驱动结构由齿轮(7)和齿条(8)构成,齿轮(7)由设在托架(6)上的驱动电机(9)驱动,齿条(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框式平台(200)上,并与所述纵向移动导轨副结构中设有的定导轨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锥机构(100)包括固定夹爪(10)和活动夹爪(11),固定夹爪(10)与托架(6)固定连接,且呈竖向设置,固定夹爪(10)下部形成有避让交通锥外壁的豁口(10a);所述活动夹爪(11)由夹爪液压缸(15)驱动摆动,以与所述固定夹爪(10)共同形成对交通锥的支撑盘部的夹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爪(11)上设有杆状的辅助支撑(11a),该辅助支撑(11a)用于通过交通锥内壁对交通锥形成稳定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内多层摆放锥体的交通锥自动收放系统用抓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10a)设有并排的多个;所述辅助支撑(11a)设有的数量与所述豁口(10a)数量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285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