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行排出的胆道螺旋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25967.4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叶连松;王春晖;谭庆华;吴春成;张琼英;杜江;罗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88 | 分类号: | A61F2/88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排出 胆道 螺旋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胆道螺旋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因胆管结石等胆胰疾病行ERCP及相关操作后,常常会行短期胆道引流,经内镜胆道短期引流分为外引流(又称鼻胆管引流)及内引流(普通塑料支架引流)两种。然而,目前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都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前者(ENBD)一方面对于有严重的食道静脉曲张、贲门撕裂出血、小儿或意识不清不能配合者危险性较高,另一方面其对咽喉部及鼻粘膜的刺激往往使患者难以忍受,导致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发生误吸及贲门粘膜撕裂。此外,外引流还会导致胆盐及电解质丢失,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后者(ERBD)常需要再次行内镜取出胆道内支架,这往往使患者再次面临风险、痛苦并加重其医疗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胆道螺旋支架,可自行排出体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胆道螺旋支架,包括管状的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上部的直臂、中部的接合臂和下部的螺旋臂,所述直臂、接合臂、螺旋臂依 次连接,所述直臂上设置有侧瓣,所述直臂和接合臂上设置有侧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臂外侧附着有涂层,涂层为圆形或长条形,涂层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直臂与螺旋臂间的夹角为90°~180°。
优选的,所述支架体外侧设置有2~4个标记物,所述标记物的材质为金属。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体的材质为塑料或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体外径为2mm~3.5mm,内径为0.7mm~3mm;所述侧孔孔径为0.5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直臂长度为80mm~180mm。
优选的,所述侧瓣有两个,侧瓣长度为0.3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接合臂呈弧形,接合臂长度为10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臂由1~5个螺旋构成,螺旋臂长度为10mm~50mm,螺旋直径为5mm~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ERCP术后短期引流,由胆道内的直臂发挥引流作用,同时,由十二指肠肠腔内的螺旋臂发挥牵引作用,在肠道蠕动作用力的帮助下,使支架自动脱落进入肠腔,进而自肛门排出体外;
2.通过在螺旋臂上设置涂层,可增加肠壁与支架的摩擦力,利于支架在肠道蠕动的作用下尽快从胆道脱落,从而避免再次ERCP带来的风险、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螺旋的数目及其直径也可决定支架与肠壁的摩擦力大小,从而影响支架脱落时间,可根据不同引流时间 需要做出相应的设置;
2.本实用新型的接合臂采用弧形结构,其角度同胆道与十二指肠壁间的角度相适应,加上螺旋臂的牵引作用,可有效防止支架向近端胆管移位;
3.本实用新型在直臂上设置有侧瓣,其可减缓支架脱落时间,避免引流时间不足,必要时还可增加侧瓣数目以延长支架脱落时间;
4.本实用新型在支架体外设置有标记物,可在放射线下显影,便于患者术后放射线定位支架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臂、2-接合臂、3-螺旋臂、4-支架体、5-直臂上端敞口、6-螺旋臂末端敞口、7-侧瓣、8、侧孔、9-标记物、10-涂层、11-胆道、12-十二指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可自行排出的胆道螺旋支架,包括管状的支架体4,支架体1包括上部的直臂1、中部的接合臂2和下 部的螺旋臂3,直臂1、接合臂2、螺旋臂3依次连接,直臂1上设置有侧瓣7,侧瓣7可以在直臂的任何位置,多设置在直臂1的中上1/3处,向直臂1上端斜向切割而成,形成末端圆钝卷曲的侧瓣7,将支架体4植入胆道时,侧瓣7贴附于胆道壁上,当支架体在其螺旋臂与肠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往下脱落时,侧瓣与胆道壁之间的作用力可阻碍这种趋势,延缓脱落时间,保证足够的引流时间。优选的,侧瓣7有两个,侧瓣7长度为0.3mm~10mm。直臂1和接合臂2上设置有侧孔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259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膝关节置换用股骨侧假体和胫骨侧假体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