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及其吊顶铺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05701.3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华;梁秋锦;陈莹;李百战;吴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3/074 | 分类号: | E04F13/074;F24F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辐射 吊顶 及其 结构 | ||
1.一种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扁平的长方体状且具有中空腔室的吊顶板壳体,吊顶板壳体的底面板为导热材料板;所述中空腔室内位于导热材料板上并行排列地分布贴设有若干用于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毛细导热管,且导热材料板上与毛细导热管相接触位置处形成向下凹陷且与毛细导热管的下侧管壁形状相匹配的沟槽,使得毛细导热管的下侧管壁陷入所述沟槽中且与沟槽的槽壁相贴合接触,所述毛细导热管凸出于所述沟槽部分的管壁位置处以及导热材料板朝向中空腔室的一面上位于沟槽之间的间隔位置处均紧贴敷设有反射膜,且反射膜的上方与吊顶板壳体顶面板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吊顶板壳体的中空腔室内还沿侧壁横向设置有供水导流管和回水导流管,导热材料板上各毛细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导流管和回水导流管相连通,供水导流管的一端和回水导流管的一端分别从吊顶板壳体同侧的侧面板或两个相对的侧面板穿出,且分别在相应侧面板上形成用于连接供水管道的供水接口和用于连接回水管道的回水接口;所述吊顶板壳体上相邻于供水接口所在侧面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板上的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能够相互匹配连接的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换热管为直管;导热材料板上的各毛细换热管相互并行平行的排列形成一个毛细换热管列队,供水导流管和回水导流管分别位于所述毛细换热管列队的两侧,且与各毛细换热管相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换热管为U型管,且毛细换热管U型弯折部两侧的两个笔直延伸部相互平行;导热材料板上的各毛细换热管按照笔直延伸部相互并列平行的形式排列形成一个毛细换热管列队,供水导流管和回水导流管位于所述毛细换热管列队的同侧,且与各毛细换热管的笔直延伸部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导热材料板上沟槽的槽壁横截面呈与毛细导热管的下侧管壁相匹配贴合的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换热管陷入沟槽的深度为毛细换热管外径尺寸的4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板上的沟槽通过冲压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导热管为聚乙烯塑料管或铜管,所述导热材料板的材质为镀锌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板的下表面上敷设有亲水材料层或防结露涂料层。
9.一种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的吊顶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所排列形成的至少一个吊顶板列队,安装在室内屋顶上;每一个吊顶板列队由多个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单列排列而形成,其中每相邻两个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之间通过各自吊顶板壳体侧面板上的连接结构相连接,且同一个吊顶板列队中,各个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的供水接口所在侧面板均朝向同一侧,各个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的回水接口所在侧面板均朝向同一侧;每一个吊顶板列队的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供水接口所在一侧布设有供水管道且分别与各供水接口相连通,每一个吊顶板列队的各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回水接口所在一侧布设有回水管道且分别与各回水接口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毛细管网辐射换热吊顶板的吊顶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道分别与各供水接口相连通的连通接头位置处或者回水管道分别与各回水接口相连通的连通接头位置处设置有电控流量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057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