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绞交缠绕卷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02282.8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季启中;王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田(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B21C47/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卷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交缠绕卷取机,属于带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铜加工厂带材成品车间,对带材进行分条分切后,都是经过收卷机进行卷取,用带钳口的卷轴卷取,或用纸套筒进行卷取,再利用卸料小车、卸料臂、吊钩等把材料从卷轴上卸下,通过人工或捆包机对材料进行包装,包装后的材料平放于木架或塑料架上,利用扎带进行紧固,再通过卡车运到下游客户工厂。下游客户需要卸货、拆包装、吊装等才能把材料放置在需要的位置,再进行开卷。如此多的动作,避免不了地对材料本身产生损伤和浪费。
另外,分条分切后的材料,因受生产工艺的影响,经分条分切后卷重、长度都会受到限制,主要受来料及工艺的限制。目前分切后材料单卷重量一般约为200Kg,卷重小,长度短。提供给下游客户使用时,因卷料长度偏短,卷间更换的辅助时间偏长,影响加工效率,增加了劳动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下游客户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工艺提供的材料损失越来越多,卷间更换所需辅助时间长,增加了客户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绞交缠绕卷取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绞交缠绕卷取机,特点是:在底座上通过横向移动机构设有可横向往复运动的移动座,移动座上布置有一组主轴轴承座,主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轴轴承座上,主轴的中间部位套装有大同步轮,主轴的一端部安装有卷轴,卷轴上安装有工字型卷筒,主轴的另一端布置有气缸,主轴为空心结构,拉杆穿过主轴,拉杆前端与主轴前端的涨缩块机构连接,拉杆的后端与气缸连接,气缸的伸出或缩回通过拉杆使涨缩块机构扩大或缩小;移动座上还布置有一组轴承座,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轴承座上,矢量电机与旋转轴驱动连接,旋转轴上套装有小同步轮,小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大同步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矢量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弹性柱销联轴器与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膜片联轴器与旋转轴相连。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弹性柱销联轴器处设有电磁制动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拉杆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拉杆轴承座上,拉杆轴承座安装于移动座上。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含滚珠丝杆机构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杆机构的螺杆驱动连接,滚珠丝杆机构的螺母固定于移动座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膜片联轴器与滚珠丝杆机构的螺杆驱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安装有滑块,滑块置于直线导轨上,直线导轨固定于底座上。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工字型卷筒包含用于卷取材料的中间部以及用于保护材料的两侧板。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旋转轴与主轴相平行。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绞交缠绕卷取机,其中,所述移动座上设有分别用于调整轴承座和矢量电机位置的调整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新颖,由气缸驱动主轴空心部分的拉杆带动涨缩块机构,实现卷轴外径的扩大与缩小,卷筒一边做往复直线运动,一边做旋转运动,实现绞交缠绕式卷取,对铜加工厂带材分条分切后的窄料卷进行二次卷取时,由伺服电机驱动并控制工字型卷筒横向往复运动,由矢量电机驱动并控制工字型卷筒旋转运动,两者共同完成绞交缠绕式卷取,并增加单卷重量,不仅减少了铜加工厂在包装、吊装、运输过程中对材料产生的损伤和浪费,同时也提高了下游客户在卷间更换料卷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绞交缠绕卷取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绞交缠绕卷取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设计绞交缠绕卷取机,通过绞交缠绕式卷取增加单卷重量,并降低带材的外径,利用卷轴工字型卷筒卷取材料,既有效地减少了铜加工厂在包装、吊装、运输过程中对材料产生的损伤和浪费,同时也提高了下游客户在卷间更换料卷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田(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生田(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02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向焊缝碾压机
- 下一篇:一种铜材挤压成型自动卷绕调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