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95075.4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国;谢旭东;黄连清;刘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583;H01M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4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
背景技术
超级电池的原理是将铅酸电池与超级电容设计并结合为一个单元内,即在超级电池中的一个电极采用铅酸电池的电极,另一个电极是由铅酸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与超级电容的一个电极复合构成,铅酸蓄电池有两个电极即作正极的铅板和作为负极的碳板,超级电容也有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都是铅板,也称铅电极,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120410581.8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负极板,负极板设置在正极板的对面,与正极板相隔于隔板,包括一组碳极板和一组铅极板,碳极板和铅极板并联,设置在正极板对面,碳极板和铅极板物理隔离设置,该专利虽然可通过增加碳极板的数量来提高蓄电池的电量,但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碳极板,加大了蓄电池的重量和体积,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顶端设有极耳,所述框架的内壁设有板架,所述板架通过锁件与框架相连,所述板架的内部中心处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铝合金条,所述铝合金条通过连接筋与分隔筋和板架相连,所述铝合金条包括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的底端依次设有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所述第一筋条通过第一弧筋与第二筋条相连,所述第二筋条通过第二弧筋与第三筋条相连。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条为两组,且铝合金条分别设置于板架的上下两端,所述铝合金条与板架的间距不大于1cm。
优选的,所述极耳的底端设有金属引流筋,所述金属引流筋贯穿框架和板架的外壁与铝合金条相连。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条的外壁设有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外壁设有铝合金边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通过板架和铝合金条的配合,板架通过锁件扣合在框架上,第一筋条、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与第一弧筋和第二弧筋的配合提高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供电的动能,使供电速度提高,避免传统技术中需要增加碳极板来提高电量,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合金边条,2、金属引流筋,3、极耳,4、框架,5、板架,6、铝合金条,601、第三筋条,602、第一弧筋,603、第一筋条,604、第二筋条,605、第二弧筋,7、分隔筋,8、连接筋,9、锁件,10、碳纳米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铅炭蓄电池用负极板,包括框架4,所述框架4的外壁设有铝合金边条1,通过设置铝合金边条1对框架4进行加固,避免框架4由于使用长久受到腐蚀而断裂损坏影响使用,所述框架4的顶端设有极耳3,所述极耳3的底端设有金属引流筋2,所述金属引流筋2贯穿框架4和板架5的外壁与铝合金条6相连,通过设置金属引流筋2提高极耳3与铝合金条6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电解后的放电和存电效果,所述框架4的内壁设有板架5,所述板架5通过锁件9与框架4相连,通过板架5和锁紧9可使损坏的板架5和铝合金条6单独更换,避免一次性更换全部组件,节约了成本,所述板架5的内部中心处设有分隔筋7,所述分隔筋7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铝合金条6,通过设置两组铝合金条6提高电解效果,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功能,所述铝合金条6通过连接筋8与分隔筋7和板架5相连,所述铝合金条6的外壁设有碳纳米管10,所述铝合金条6包括第一筋条603,所述第一筋条603的底端依次设有第二筋条604和第三筋条601,所述第一筋条603通过第一弧筋602与第二筋条604相连,所述第二筋条604通过第二弧筋605与第三筋条601相连,通过第一筋条603、第二筋条604和第三筋条601的配合提高与稀硫酸的接触面,进而提高了供电的动能,使供电速度提高,所述铝合金条6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板架5的上下两端,且与板架5的间距为于1cm,通过将铝合金条设置为两组且设置在板架5的上下两端,使稀硫酸与铝合金条6接触面价加大,提高电解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95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下料排气装置
- 下一篇:高性能蓄电池的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