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污油泥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85043.6 | 申请日: | 2016-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刚;孙林妹;沈頔;雷鸿婷;吴琼;侯金雨;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刚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8;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油泥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生产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油田污油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由钻井而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油田每年钻井生产产生的废弃钻井液对环境和地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总有一定量的钻井液随钻屑一起被废弃,这些废弃物如果外排,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油田污油泥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油田污油泥分离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为一敞口的方形壳体,装置壳体一侧的上沿安装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呈倾斜状安装,螺旋输送机的进口侧置于装置壳体外侧下部,螺旋输送机出口侧置于装置壳体上沿内侧,在螺旋输送机的出口下部位置,装置壳体的顶部设有网格栅,网格栅下部设有回形伴热管,伴热管下部位置设有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下部位置的装置壳体底部呈漏斗状,装置壳体漏斗状下部有出口连接污泥浓缩机,在装置壳体的中部设有过油堰板,过油堰板顶部低于装置壳体顶部一个距离b,过油堰板底部与装置壳体底部之间留有一段空隙,过油堰板与伴热管之间的位置设有分油斜板;
过油堰板后侧的装置壳体分隔成一个上部敞口的半封闭空间的收油池,收油池底部有管道连接输油泵,收油池后侧与装置壳体内壁之间设有分水斜板,分水斜板上部位置的装置壳体上沿设有过水堰板,过水堰板低于装置壳体顶部一个距离a,过水堰板外侧的装置壳体上延伸出一个敞口的半封闭空间,该半封闭空间的底部设有出水管。
所述的距离a和距离b,距离a大于距离b,距离a和距离b之间的差为10~20mm。
所述的收油池顶部设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温度调节、超声波振动和斜板分离原理,将混合液中的原油、污水、污泥进行分离,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等特点,对于油田钻井废液进行现场分离,防止钻井废液产生二次污染起到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输送机,2-网格栅,3-伴热管,4-超声波发生器,5-装置壳体,6-污泥浓缩机,7-分油斜板,8-输油泵,9-过油堰板,10-收油池,11-液位计,12-分水斜板,13-过水堰板,14-出水管,15-距离b,16-距离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油田污油泥分离装置,包括装置壳体5,装置壳体5为一敞口的方形壳体,装置壳体5一侧的上沿安装有螺旋输送机1,螺旋输送机1呈倾斜状安装,螺旋输送机1的进口侧置于装置壳体5外侧下部,螺旋输送机1出口侧置于装置壳体5上沿内侧,在螺旋输送机1的出口下部位置,装置壳体5的顶部设有网格栅2,网格栅2下部设有回形伴热管3,伴热管3下部位置设有超声波发生器4,超声波发生器4下部位置的装置壳体5底部呈漏斗状,装置壳体5漏斗状下部有出口连接污泥浓缩机6,在装置壳体5的中部设有过油堰板9,过油堰板9顶部低于装置壳体5顶部一个距离b15,过油堰板9底部与装置壳体5底部之间留有一段空隙,过油堰板9与伴热管3之间的位置设有分油斜板7;
过油堰板9后侧的装置壳体5分隔成一个上部敞口的半封闭空间的收油池10,收油池10底部有管道连接输油泵8,收油池10后侧与装置壳体5内壁之间设有分水斜板12,分水斜板12上部位置的装置壳体5上沿设有过水堰板13,过水堰板13低于装置壳体5顶部一个距离a16,过水堰板13外侧的装置壳体5上延伸出一个敞口的半封闭空间,该半封闭空间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4。
所述的距离a16和距离b15,距离a16大于距离b15,距离a16和距离b15之间的差为10~20mm,由于过油堰板9比过水堰板13高,在没有油或油很少时,水位不会超过过油堰板9进入收油池10内。
所述的收油池10顶部设有液位计11以监测收油池10内的液面,控制输油泵8的启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刚,未经赵国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85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泥浆沉淀处理装置
- 下一篇:车载式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