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干混砂浆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84000.6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袁为国;金卫土;元小琴;楼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32 | 分类号: | B65G65/32;B65G65/40;B65G6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杨淑芳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砂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浆称重配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干混砂浆罐。
背景技术
目前,干混砂浆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用途十分广泛,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干混砂浆取代传统砂浆已是必然。但是,干混砂浆在实际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干混砂浆的“离析”问题,被业内称为“离析”技术难题。如果“离析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到干混砂浆的成品质量和建筑施工质量。造成离析的原因是砂浆中骨料与粉料及添加剂分离,由于砂浆储存过程中的高落差、飞扬及振动,使得骨料与粉料相分离,要解决砂浆的离析,必须减少或消除上述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干混砂浆中的出现的“离析”问题,本发明通过了一种防离析的砂浆罐,其能有效的改善砂浆罐体的离析的现象。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干混砂浆罐,包括罐体、两根打料管和出料管,第一根打料管管口靠近罐体顶部位置,第二根打料管管口伸入到罐体的内部,在第一根打料管管口的下方设有缓冲装置,通过设置两根打料管不仅可以增加打料速度,同时两根打料管的独特设计可以减少或消除离析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根打料管管口所对应的水平位置有一定的间隔。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冲装置为弧形挡板,挡板的一侧固定在罐体内壁。
作为优先,所述弧形挡板与第二根打料管不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挡板位于两根打料管管口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根打料管管口对应的罐壁位置设有观察窗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管伸入到罐体内部的长度为30~40cm,这样可以使得从满罐到空罐都能驻留一定量的粉料,因粉料是最后落下,粉料底部很难形成驻留,可以相对减少粉料在底部的停留量,使得砂浆从整体上减少了“离析”,同时没有用完的粉料会驻留,与下一次进料砂浆的砂子(砂子先落下)会形成一个内部混合过程,减少“离析”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管与电机相连,通过电机驱动出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干混砂浆罐,通过设置两根打料管不仅可以增加打料速度,同时两根打料管的独特设计可以减少或消除离析现象,同时出料管伸入罐体内部一定的长度,即解决了因高落差引起的离析现象同时还解决了减少最后落下的粉料在底部的停留量以及可以与下一次进料砂浆的砂子会形成一个内部混合过程,从整体上减少了“离析”的产生,同时该砂浆罐具有结合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干混砂浆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出料管,3.第一根打料管,4.第二根打料管,5.弧形挡板,6.观察窗口,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干混砂浆罐,包括罐体1、两根打料管和出料管2,第一根打料管3管口靠近罐体顶部位置,第二根打料管4管口伸入到罐体的内部,在第一根打料管3管口的下方设有为弧形挡板5,挡板的一侧固定在罐体内壁;所述的两根打料管管口所对应的水平位置有一定的间隔;所述弧形挡板不碰到第二根打料管;所述的弧形挡板位于两根打料管管口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根打料管管口对应的罐壁位置设有观察窗口6;所述的出料管伸入到罐体内部的长度为30~40cm,这样可以使得从满罐到空罐都能驻留一定量的粉料,因粉料是最后落下,粉料底部很难形成驻留,可以相对减少粉料在底部的停留量,使得砂浆从整体上减少了“离析”,同时没有用完的粉料会驻留,与下一次进料砂浆的砂子(砂子先落下)会形成一个内部混合过程,减少“离析”现象;所述的出料管与电机7相连,通过电机驱动出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84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