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矿用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1914.9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9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章;赵志刚;贾志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13/12 | 分类号: | A62C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井下应急使用,但不仅限于井下使用。
背景技术
火灾是一种会给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危害的事故,为建立更全面的消防系统,需要更快捷方便的灭火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灭火产品,但其携带性和方便程度需要很大提升。因此,在矿井生产以及地面工作中,为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险情,应设计一种更加便携的灭火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灭火装置携带性和方便程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矿用应急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矿用灭火装置,包括第一灭火原料存放腔,所述第一灭火原料存放腔由位于下部的圆柱形主存放腔及位于上部的圆柱形的混合腔组成,主存放腔与混合腔相连通;所述混合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竖直走向的两个长条状的进料口,两个进料口对称分布在混合腔两侧,混合腔的外部包裹有套筒,所述套筒能够围绕混合腔转动,套筒上设置有封闭进料口的遮盖部,遮盖部的截面呈扇形;所述套筒内壁、混合腔外壁、及遮盖部围成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
优选地,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塞,混合腔的上部安装有安全卡扣,所述安全卡扣与卡口槽相互配合,所述卡口槽设置在套筒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装置的下部套有皮套,装置上部盖有安全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整个装置更加整洁和美观,可携带性更强。当扭动旋转套筒,使混合腔跟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相联通,内部两种试剂反应的方式,减少了灭火剂的泄漏,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安全卡扣使装置更加稳定和安全。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能达到随时发生险情,即可短时间内达到灭火处理作用,给人员设备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旋转前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旋转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一种便携式矿用灭火装置,包括第一灭火原料存放腔,内部含有Al2(SO4)3试剂,第一灭火原料存放腔由位于下部的圆柱形主存放腔10及位于上部的圆柱形的混合腔1组成,主存放腔10与混合腔1相连通。混合腔1的顶部设置有安全塞7,安全塞7将混合腔1顶部的开口堵住,混合腔的上部安装有安全卡扣3,安全卡扣3与卡口槽4相互配合,卡口槽4设置在套筒的顶部。混合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竖直走向的两个长条状的进料口6,两个进料口对称分布在混合腔两侧,混合腔的外部包裹有套筒2,所述套筒2能够围绕混合腔1转动,套筒2上设置有封闭进料口的遮盖部9,遮盖部9的截面呈扇形。套筒2内壁、混合腔1外壁、及遮盖部9围成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内含有NaHCO3反应试剂。装置的下部套有皮套,装置上部盖有安全盖。
便携式矿用灭火装置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混合腔和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不相互联通,安全卡扣3与固定卡扣槽4相固定,防止意外旋转,导致反应发生,皮套5与安全盖8在外部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卸掉皮套5与安全盖8,取消安全卡扣3与固定卡扣槽4的固定,除去安全塞7,旋转套筒2,对准火源,扭动旋转,使混合腔1和第二灭火原料存放腔相互联通,内部两种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泡沫灭火剂并喷出,达到灭火效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719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