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地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63643.2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骆晓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晓智 |
主分类号: | B60N3/04 | 分类号: | B60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23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地垫。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作为私人用车,人们希望自己的爱车内能够长期保持干净整洁。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或者路况原因,鞋底总是携带一些泥土,细小砂石、水滴等进入车内,导致车内地面不整洁。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在车内垫上脚垫,使车内地面保持整洁;但是目前的汽车垫一般为透明薄塑料制成,或者是橡胶表面植绒的绒面车垫,但是这两种地垫不能同时解决地垫在地上容易移位,不耐磨,防滑效果差,清洗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由于现有的地垫均为一体式,考虑到成本和清洗难度,一般较薄,质感硬,长期踩踏不舒适,容易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地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汽车地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尾部设有两条绑条,所述两条绑条尾部上设有对应贴合的魔术贴,所述垫体包括上层,所述上层下方设有发泡层,所述发泡层的底面设有橡胶包边圈,所述橡胶包边圈的厚度为2-3mm,所述发泡层最厚处为8-10mm,所述发泡层底部和橡胶包边圈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内嵌式,所述发泡层上设有40-100个凹孔,所述上层包括上方的纤维绒层和下方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下方设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与凹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橡胶包边圈底部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发泡层的材料为微孔发泡乙丙橡胶。
优选的,所述橡胶柱底部设有膨大部。
优选的,所述发泡层的横截面为T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将绑条绑在座位底下,并且使用橡胶包边圈增加磨蹭固定汽车地垫,另一方面使用较厚的发泡层,保证踩踏的舒适和弹性,通过凹孔和橡胶柱的设计,使得容易弄脏的上层容易拆卸清洗,而不必每次都需整体清洗汽车地垫,减少成本,增长了地垫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有衔接的固定点,避免刹车时,上层与发泡层之间的脱位,防滑纹的设计可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采用微孔发泡乙丙橡胶作为发泡层的材料,由于微孔的存在可以吸收汽车内噪音,起到降噪的效果,橡胶柱膨大部的设计,使得橡胶柱在插入凹孔中时,需要挤入凹孔,增强连接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地垫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地垫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地垫的分解剖视图。
其中:1—垫体,2—绑条,3—魔术贴,4—上层,5—发泡层,6—橡胶包边圈,7—凹孔,8—纤维绒层,9—橡胶层,10—橡胶柱,11—防滑纹,12—膨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汽车地垫,包括垫体1,所述垫体1尾部设有两条绑条2,所述两条绑条2尾部上设有对应贴合的魔术贴3,所述垫体1包括上层4,所述上层4下方设有发泡层5,所述发泡层5的底面设有橡胶包边圈6,所述橡胶包边圈6的厚度为2-3mm,所述发泡层5最厚处为8-10mm,所述发泡层5底部和橡胶包边圈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内嵌式,所述发泡层5上设有40-100个凹孔7,所述上层4包括上方的纤维绒层8和下方的橡胶层9,所述橡胶层9下方设有橡胶柱10,所述橡胶柱10与凹孔7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将绑条2绑在座位底下,并且使用橡胶包边圈6增加磨蹭固定汽车地垫,另一方面使用较厚的发泡层5,保证踩踏的舒适和弹性,通过凹孔7和橡胶柱10的设计,使得容易弄脏的上层容易拆卸清洗,而不必每次都需整体清洗汽车地垫,减少成本,增长了地垫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有衔接的固定点,避免刹车时,上层4与发泡层5之间的脱位。
其中,所述橡胶包边圈6底部设有防滑纹11,所述发泡层5的横截面为T型,防滑纹11的设计可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发泡层5的材料为微孔发泡乙丙橡胶,由于微孔的存在可以吸收汽车内噪音,起到降噪的效果,所述橡胶柱10底部设有膨大部12,使得橡胶柱10在插入凹孔7中时,需要挤入凹孔7,增强连接的紧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晓智,未经骆晓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63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自动喝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公交车到站震动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