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泥快速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5973.7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丁贞玉;彭小红;董璟琦;雷秋霜;张茜雯;司绍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朗坚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泥快速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底泥一般以细颗粒粉质粘土居多,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脱水干化,传统技术中,一般采用 自然干化的方法进行底泥脱水,其存在脱水时间长、脱水效果差等缺点。
相关技术中,常采用化学法配合机械脱水的方法实现底泥的快速脱水,但这种方法不能 自动检测污泥的氧化程度,处理后的污泥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高。此外,对于受重金属污染 河道底泥的重金属脱除和脱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往往是相互独立的,缺乏相互之间的协同和联 系,达到最终目的往往需要两种以上工艺进行联合处理,增加了底泥处理的成本和难度,限 制了工程化应用的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水效率高、可自动检测氧化程度、重金属及水处 理一体化的底泥快速脱水装置,且由该装置处理后的污泥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底泥快速脱水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抽泥模块、氧化还原模块、除重金属模块和 脱水模块;所述抽泥模块包括用于搅拌底泥的搅拌器、用于分离粗砂的粗振动筛、第一抽泥 泵和计量泵,所述氧化还原模块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池、连接氧化还原反应池的药液罐、用于 检测氧化还原池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器、第二抽泥泵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检测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抽泥泵;所述除重金属模块包括由输送管道依次连接 的酸碱调节反应池、重金属稳定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脱水模块包括用于分离沉淀池中的细 沙的细振动筛和用于对通过细振动筛的污泥进行脱水的板框压滤机。
其中,所述氧化还原反应池设有进泥口、药液添加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口连接所述计 量泵,所述药液添加口连接所述药液罐,所述出泥口连接所述第二抽泥泵。
其中,所述药液罐中设置有一定比例的硫酸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
其中,所述重金属稳定反应池连接一稳定剂罐,所述沉淀池连接一絮凝剂罐。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采用微生物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
工作时,所述搅拌器搅动底泥,经泵送入粗振动筛,通过粗振动筛分离出粗砂的底泥经 过第一抽泥泵和计量泵的定量抽取进入氧化还原反应池,药液罐中的药液经药液添加口进入 氧化还原反应池,和氧化还原反应池中的底泥发生芬顿反应,待所述检测器感测到氧化还原 反应池的微生物含量在5%以下时,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抽泥泵工作,将底泥输送到酸碱调节 反应池进行酸碱调节后,再通过输送管道进入加有一定量的可稳定重金属的稳定剂,待浸出 重金属后,将剩下的底泥输送到加有絮凝剂的沉淀池进一步沉淀,再通过细振动筛分离出细 砂,最后的底泥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高效脱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前后设置粗振动筛和细振动筛,减轻了后续脱水的负担,提高了脱水效率;
2、设置用于检测氧化还原池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器和根据检测器来控制第二抽取泵工作 的控制器,实现池中氧化反应的自动化检测,保证了氧化还原池的大部分微生物被杀死,从 而降低污泥的粘滞性,使后续脱水更加容易,减少脱水时间;
3、设置除重金属模块,大大减少了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实现除重金属和脱水的一体化, 降低了底泥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 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 其它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搅拌器1、粗振动筛2、第一抽泥泵3、计量泵4、氧化还原反应池5、药液罐6、检测器 7、第二抽泥泵8、控制器9、酸碱调节反应池10、重金属稳定反应池11、沉淀池12、细振 动筛13、板框压滤机14、稳定剂罐15、絮凝剂罐1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未经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55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曲面钢化玻璃设备用玻璃输送系统
- 下一篇:低能耗复合膜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