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清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7059.8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殷春燕;王澍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春燕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清掏工具。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污水和雨水中携带有一些固体物质,在排水过程中会在市政排水的各种管道和井口中堆积,形成淤泥沉淀,对管路造成损害。为了保证管网的畅通,需要定期对各个井口和管道进行清污处理。但是现有的清掏设备大多为铲状设计,这种结构决定了他的作用只可清理出井内的固体物,井内的淤泥无法清理出,或者清理淤泥的效率非常低,不能从本质上上达到清理市政井口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淤泥清掏工具。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淤泥清掏工具,包括主杆和设于主杆下部的两个扇形淤泥斗,扇形淤泥斗的一边设有挡沿,另一边为敞口设置,两个淤泥斗关于主杆中心对称;主杆上部设有转柄,主杆下部松配合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之间的夹角为90°,主杆上设有一个与卡槽配合的弹性伸缩件;淤泥斗内设有刮板,刮板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转轴侧壁上设有L型转杆。
进一步地,扇形淤泥斗的敞口边上设有挡板,挡板一端转动连接在主杆上,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提拉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主杆上的连接杆,连接杆上方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端部设有固定孔,主杆上设有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头;连接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斜拉杆,斜拉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分为上下两组,将挡板拉起时,提拉机构的上端固定在上固定头上,放下挡板时,提拉机构的上端固定在下固定头上,防止挡板滑动。
进一步地,扇形淤泥斗的敞口边上设有锯齿,有助于快速铲起淤泥,提高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挡板与主杆之间采用合页连接,方便挡板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淤泥斗内设有刮板,铲起淤泥时,将刮板转动至挡沿位置,铲起淤泥后,将该清掏工具转移至淤泥收集车(桶)后,转动刮板,可以快速将淤泥斗内的淤泥刮出,方便快捷;
(2)淤泥中含有大量水分、易流动,将清掏工具从井中取出时,部分淤泥会沿着淤泥斗敞口边重新流入井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淤泥斗敞口处转动连接有挡板,在铲起淤泥过程中,通过提拉机构将挡板拉起,提拉机构的固定孔固定在上固定头上,当需要将清掏工具取出时,放下挡板,固定孔固定在下固定头上,挡板可以有效的防止淤泥斗中的淤泥流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淤泥清掏工具,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杆2和设于主杆2下部的两个扇形淤泥斗7,扇形淤泥斗7的一边设有挡沿,另一边为敞口设置,两个淤泥斗7关于主杆2中心对称;主杆2上部设有转柄1,将该淤泥清掏工具放入雨水井、检查井等市政用井中,转动转柄1,扇形淤泥斗7随着主杆2转动,将井底的淤泥铲起。
主杆2下部松配合连接有转轴42,转轴42上设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之间的夹角为90°,主杆2上设有一个与卡槽配合的弹性伸缩件;淤泥斗7内设有刮板6,刮板6一端固定连接在转轴42上,转轴42侧壁上设有L型转杆41,扇形淤泥斗7的敞口边上设有锯齿8,有助于快速铲起淤泥,提高使用效率,铲起淤泥时,将刮板6转动至挡沿位置,铲起淤泥后,将该清掏工具转移至淤泥收集车(桶)后,转动刮板6,可以快速将淤泥斗7内的淤泥刮出,方便快捷。
扇形淤泥斗7的敞口边上设有挡板5,挡板5一端通过合页51转动连接在主杆2上,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提拉机构。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主杆2上的连接杆33,连接杆33上方设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端部设有固定孔,主杆2上设有上下两组与固定孔配合的固定头31;连接杆33的端部活动连接有斜拉杆34,斜拉杆34的另一端连接在挡板5上。在铲起淤泥过程中,通过提拉机构将挡板5拉起,提拉机构的固定孔固定在上固定头31上,当需要将清掏工具取出时,放下挡板5,固定孔固定在下固定头上,挡板可以有效的防止淤泥斗中的淤泥流出,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春燕,未经殷春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7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