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及凹型钢钢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2900.4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崇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11/22 | 分类号: | E21D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10008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缩性凹 型钢 钢架 接头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型钢钢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 件及包括该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的凹型钢钢架。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若隧道埋深大或围岩软弱、膨胀时易产生围岩大变形现象, 常导致衬砌结构失稳或侵限,常规支护技术手段难以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工程 实践中倾向于采用可缩性钢架进行支护,利用钢架的可缩性有计划地释放部分 荷载以降低结构负载。对可缩性钢架而言,其设计与施工的难点便是钢架的接 头搭接部位,其接头搭接部位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衬砌结构的支护效果。
目前,对采用U型钢、槽钢等凹型钢制作的可缩性钢架,通常采用卡缆式 箍具使相互搭接的钢架产生摩擦力,以此控制钢架的可缩性,该方法实施效果 完全取决于卡缆式箍具的力度,钢架搭接部位的箍具一旦失效连接部位则将瞬 间产生较大位移、钢架失去承载能力。因此,该种可缩性钢架控制条件单一、 安全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效避免了因箍具失效导致连接部位 瞬间产生较大位移问题的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 性的凹型钢钢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凹型钢接头构件,包括互相搭接的内凹型钢和外凹型钢,所述接头构 件包括主体梁、设置在主体梁一侧的外侧堵头和设置在主体梁另一侧的内侧堵 头,所述外侧堵头和内侧堵头之间预留有搭接区域,所述内凹型钢穿设在所述 外侧堵头内并伸入搭接区域,所述外凹型钢包覆所述内侧堵头并伸入搭接区域, 所述内凹型钢和外凹型钢在搭接区域内通过锁紧件固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接头构件还包括内支撑和外支撑,所述内支撑 固定连接在内侧堵头靠近外侧堵头的一侧,所述外支撑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侧堵 头靠近内侧堵头的一侧,所述内凹型钢伸入搭接区域的一端抵靠在内支撑上, 所述外凹型钢伸入搭接区域的一端抵靠在外支撑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支撑和所述外支撑为沿主体梁长度方向上可 伸缩的弹性体,所述内支撑和外支撑结构尺寸和压缩性能相同,接头构件的可 缩长度为内支撑或外支撑的可压缩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凹型钢和外凹型钢在搭接区域内通过至少一 个卡箍固结,在所述内侧堵头和外侧堵头处设置用于固定外凹型钢和内凹型钢 的卡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侧堵头和所述外支撑设置上均设有凹槽,所 述凹槽底部外形结构与内凹型钢的外围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侧堵头的外围形状与外凹型钢的内围形状相 同,所述内侧堵头和内支撑的外径尺寸不大于所述外凹型钢的内径尺寸。进一 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体梁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主体梁设置在外侧堵 头和内侧堵头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体梁与所述内侧堵头、所述外侧堵头、内支 撑和外支撑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凹型钢钢架,包括至少一组搭接的凹型钢,所述凹型钢之间通过如上 述所述的凹型钢接头构件搭接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凹型钢为U型钢或槽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凹型钢接头构件的相互搭接的内凹型钢和外凹型钢可分别通过 内侧堵头和外侧堵头进行限位,利用内支撑和外支撑的压缩提供变形空间和回 弹力,有效避免了因紧固件失效导致内凹型钢和外凹型钢瞬间产生较大位移的 问题,搭接部位可以实现承载力与位移的联合控制,支护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凹型钢钢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的主视 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的侧视 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的俯视 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提供的可缩性凹型钢钢架接头构件的搭接 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外侧堵头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内侧堵头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2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