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瓷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屏蔽操作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40193.5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鹏;韩金华;李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林新园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子 表面 泄漏 电流 屏蔽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试验操作杆,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气试验的便携式瓷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屏蔽操作杆。
背景技术
当前,在一些带瓷套管电气设备的直流高压试验中,瓷套外表面泄漏电流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以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及泄漏电流试验为例,该试验通常可以采取将微安表串接在高压端或低压端两种接法,为了安全起见,试验人员通常采取高压端串接微安表的方法(如采用高压表串接在低压端的方法,一旦微安表两端接线发生虚接、断线,或者操作人员意外扯断的情况,则微安表处电压瞬间抬高,此时观察微安表示数的人员将面临被高压电击伤的危险)。当遇到被试避雷器伞裙脏污、空气湿度较大时,虽然测得的避雷器参考电压基本合格,但测得的0.75倍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往往偏大,甚至高出标准要求值(一般单柱阀片的避雷器0.75倍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值要求不大于50μA)一倍多。分析原因,往往是由于避雷器伞裙外表面脏污或湿度大导致表面泄漏电流增大,根据经验估算,此时通过伞裙外表面泄漏的电流能够达到30-80微安。过大的表面泄漏电流与试验最终需要测量的避雷器本体(即阀片)泄漏电流叠加在一起,使得0.75倍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严重超标,对试验结果的判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在靠近避雷器元件低压端的伞裙腰部加装屏蔽线,将伞裙外表面的电流屏蔽。
由于避雷器底座较高,屏蔽线接线高度一般为3至5米,属于高空作业,连接屏蔽线时需要两手配合作业,而周围没有可靠的安全带挂点,因此用梯子登高作业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使用高空作业车接线成本过高,如果搭脚手架则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会由于架子本身与避雷器距离太近增加高压电晕泄漏电流,总泄漏电流依然偏大。
因此,十分有必要研制一种用于电气试验的便携式瓷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屏蔽操作杆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瓷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屏蔽操作杆,可有效解决避雷器元件靠近低压端的伞裙腰部外表面电流屏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瓷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屏蔽操作杆,包括操作杆体和支撑板,操作杆体包括外套杆和穿装在外套杆内的内旋杆,外套杆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内旋杆的下端伸出外套杆下口部,作为手持旋转操作端,内旋杆的上端经支撑板上的穿孔伸出支撑板的上端面,伸出的一端上设置有齿轮,齿轮一侧的支撑板上面设置有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沿其长向滑动的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的一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限位环,两侧的限位环内分别穿装能在限位环内自由滑动的弧形臂,齿条限位环所在端的前方在支撑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轴,弧形臂的一端与固定轴铰接作为铰接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铰接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屏蔽弹簧。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操作简单,易生产,成本低,通过弹簧的弹性变形,实现了弹簧与伞裙腰部的紧密结合,充分起到屏蔽伞裙外表面泄漏电流的作用,通过旋转内旋杆控制弧形臂的闭合与张开,使得操作人员无需登高即可完成屏蔽线的连接与拆除,避免了登高作业的风险,缩短了试验时间,降低了试验接线的成本,使用效果良好,是电气试验接线设备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操作杆体和支撑板4,操作杆体包括外套杆9和穿装在外套杆9内的内旋杆1,外套杆9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支撑板4,内旋杆1的下端伸出外套杆下口部,作为手持旋转操作端,内旋杆的上端经支撑板4上的穿孔伸出支撑板的上端面,伸出的一端上设置有齿轮5,齿轮5一侧的支撑板4上面设置有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沿其长向滑动的齿条6,齿条6与齿轮5啮合,齿条6的一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个限位环3,两侧的限位环内分别穿装能在限位环内自由滑动的弧形臂2,齿条限位环所在端的前方在支撑板上设置有竖直的固定轴8,弧形臂2的一端与固定轴铰接作为铰接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铰接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屏蔽弹簧7。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弧形臂2为圆弧形,其弧度大于或等于π,弧形臂的口部朝前;所述的固定轴8设置在支撑板的外沿上;所述的内旋杆1为中空结构,内旋杆内设置有与支撑板4相连的测试线10,支撑板4、齿轮5、齿条6、限位环3、弧形臂2和屏蔽弹簧7均采用导体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40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