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5051.X | 申请日: | 2016-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6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池末珍;唐友芬;李昕;陈双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防堵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不能自主进食或需要洗胃的病人均要进行胃管插入操作,现有的胃管在插入过程中难以对胃管插入端进行定位,因此需要反复插入确定胃管位置,从而造成病人的痛苦,而且现有的胃管在进行流食打入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一只手捏紧胃管避免食物由进食口流出,另一只手再利用注射器吸入流食,操作非常不方便,同时当流食中含有较大块的食物时,容易在胃管中堵塞,对食物打入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能够在插入胃管的时候对胃管进行定位,插入后能够有效避免胃管的滑移脱落,同时在打入流食的时候,能够避免胃管堵塞,十分的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包括进食段、导流段、出食段和抽液口,导流段两端分别与进食段、出食段连接,进食段上设有进食口和抽液口,导流段为内壁设有凹螺纹、外壁为凸螺旋状的柱状结构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食段内设有单向阀片,单向阀片控制流食由进食口向出食段方向单向流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单向阀片设置在进食口至抽液口与进食段连接位置之间的管道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抽液口与进食口上设有橡胶帽,橡胶帽与抽液口、进食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出食段为端头封闭的结构,出食段上靠近封闭端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食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流段截面直径大于进食段、出食段的截面直径。
本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进食口设置单向阀片,当注射器内的流食打完之后,医护人员可以松开胃管,利用双手对注射器进行操作实现流食的吸入,不必腾出一只手去捏紧胃管,使操作更加方便;
(2)导流段采用内壁设有凹螺纹的结构,能够对流食进行导流,避免大块食物堵塞胃管对流食注入造成的影响,也避免了更换胃管的麻烦;
(3)导流段外壁采用凸起的螺旋状结构,一方面能够在体内实现防滑移的功能,避免胃管的滑脱,另一方面能够在插入胃管的时候实现定位,当导流段完全进入喉部之后,即完成胃管插入工作,不必反复抽插胃管造成病人不适。
(4)在胃管的进食段上还设置了抽液口,能够通过抽液口对胃液进行抽取,以便于进行病情诊断,无需重新设置胃液抽取管,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食段1,导流段2,出食段3,抽液口4,橡胶帽5,凹螺纹6,单向阀片7,出食孔8,进食口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一种易定位防堵胃管,包括进食段1、导流段2、出食段3和抽液口4,导流段2两端分别与进食段1、出食段3连接,进食段1上设有进食口9和抽液口4,导流段2为内壁设有凹螺纹、外壁为凸螺旋状的柱状结构体。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进食段1内设有单向阀片7,单向阀片7控制流食由进食口9向出食段3方向单向流通。采用单向阀片7,在注食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不必腾出一只手对胃管进行捏紧,更加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单向阀片7设置在进食口9至抽液口4与进食段1连接位置之间的管道内。采用上述结构,使单向阀片7,不会影响到胃液抽取的正常进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抽液口4与进食口9上设有橡胶帽5,橡胶帽5与抽液口4、进食口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设置的橡胶帽用于避免外界灰尘细菌进入胃管中。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出食段3为端头封闭的结构,出食段3上靠近封闭端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食孔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流段2截面直径大于进食段1、出食段3的截面直径。采用导流段2截面直径大于进食段1、出食段3的结构,进一步避免了食物在胃管中堵塞的情况发生。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插入胃管的时候对胃管进行定位,插入后能够有效避免胃管的滑移脱落,同时在打入流食的时候,能够避免胃管堵塞,而且还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轻松,不必时刻捏紧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未经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5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引流快速连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心内科用人工呼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