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31381.1 | 申请日: | 2016-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陆彦飞;常策;杲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44 | 分类号: | E02D5/44;E02D5/7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大 施工 用伞状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预制管桩只作为摩擦型桩基础。不少已有的施工方法,虽然提出了预制管桩高压注浆、高压旋喷等扩大头技术,但效果确不太明显。伞形结构与传统的相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将其与管桩扩大头结构相结合,可以大幅扩大桩端面积,并且在普通高压旋喷注浆技术中,形成一次扩大头的桩尖,较大幅度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能使桩端扩大,其是使用机械旋转扩大的桩尖,形成的扩大头,该扩大头由钢板钢杆包围混凝土所构成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扩大管桩桩端面积,通常扩大达280%。形成的扩大头承载力提高。使用本实用新型利用两次扩大头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预制管桩基础施工,两次扩大头管桩与普通高压旋喷管桩相比:单位长度承载力提高128%,单位承载力费用降低35%,使用后大大缩短工期。与普通预制管桩相比,由于减小桩长,从而大大缩短了工期,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包括旋转杆、桩尖、折叠刚支撑、外推拉杆、内外杆连接管、钢支撑推杆、内推拉杆、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旋转杆下端有桩尖,所述桩尖外侧有3个折叠刚支撑,所述折叠刚支撑等角度绕桩尖中心线一周,所述外推拉杆下端与对应折叠刚支撑上端相连,所述钢支撑推杆下端与对应折叠刚支撑中端相连,所述钢支撑推杆上端与对应内推拉杆下端相连,所述外推拉杆上部和内推拉杆中部之间通过内外杆连接管相连,所述内推拉杆上端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一端相连,所述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和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杆上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尖上有桩尖保护套,为了防止桩尖磨损可设置桩尖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通过加强连接杆相连,为了提高支撑强度可设置加强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使用过程先对桩尖进行机械旋转扩大,提高桩端面积;再在扩大了的桩端下部使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形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结体。如此形成预制管桩底端两次扩大头,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创新点如下:
1、机械旋转扩大的桩尖,采用撑伞原理,具有特别功能的卡子、一个多用推张钢管;
2、在普通高压旋喷注浆技术中,增加能形成一次扩大头的桩尖,较大幅度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
3、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桩尖能够张开,施工成本会尽可能低;并且简化了施工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旋转杆;2、桩尖;3、折叠刚支撑;
4、外推拉杆;5、内外杆连接管;6、钢支撑推杆;
7、内推拉杆;8、上连接杆;9、加强连接杆;
10、下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能使桩端扩大,其是使用机械旋转扩大的桩尖,形成的扩大头,该扩大头由钢板钢杆包围混凝土所构成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扩大管桩桩端面积,通常扩大达280%。形成的扩大头承载力提高。使用本实用新型利用两次扩大头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预制管桩基础施工,两次扩大头管桩与普通高压旋喷管桩相比:单位长度承载力提高128%,单位承载力费用降低35%,使用后大大缩短工期。与普通预制管桩相比,由于减小桩长,从而大大缩短了工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扩大头施工用伞状辅助装置,包括旋转杆1、桩尖2、折叠刚支撑3、外推拉杆4、内外杆连接管5、钢支撑推杆6、内推拉杆7、上连接杆8和下连接杆10,所述旋转杆1下端有桩尖2,所述桩尖2外侧有3个折叠刚支撑3,所述折叠刚支撑3等角度绕桩尖2中心线一周,所述外推拉杆4下端与对应折叠刚支撑3上端相连,所述钢支撑推杆6下端与对应折叠刚支撑3中端相连,所述钢支撑推杆6上端与对应内推拉杆7下端相连,所述外推拉杆4上部和内推拉杆7中部之间通过内外杆连接管5相连,所述内推拉杆7上端与上连接杆8和下连接杆10一端相连,所述上连接杆8的另一端和下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旋转杆1上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31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货汽车制动系统
- 下一篇:汽车转向驱动前桥制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