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低温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8719.8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成虎 |
主分类号: | F16D51/20 | 分类号: | F16D51/20;F16D65/08;F16D65/82;F16D66/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116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低温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低温制动器。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分为毂式和盘式两大类,均为摩擦式,即通过摩擦力使行驶中的车辆制动,目前的毂式制动器均为封闭结构,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容易积聚,当车辆连续制动,尤其是载重车辆在长坡道连续制动时,制动毂温度逐渐升高达数百摄氏度,使制动毂过热开裂以致制动器失效,很容易造成道路安全事故,当制动毂温度超过轮胎橡胶的硫化温度时,轮胎很容易起火造成火灾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低温制动器,可以解决现有毂式制动器为封闭结构,摩擦产生的热量积聚,导致容易出现制动毂过热开裂,或轮胎起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全低温制动器,包括连接轮毂的制动毂,以及制动片和连接于轴头的制动蹄,所述制动毂壁和制动片上分别设有贯穿的铆钉孔,所述制动片通过空心铆钉固定连接于制动毂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制动片成管形,其壁上设有连通两端管口的缓冲切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制动蹄上设有多个连通内、外弧面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制动蹄内部设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的介质进口、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进管、介质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制动蹄有两片,所述两片制动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轴头,另一端支撑在与轴头平行的制动轴上;所述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设置于制动蹄连接轴头的一端,其中一片制动蹄的介质进口连接介质进管,介质出口通过短接管连接另一片制动蹄的介质进口,另一片制动蹄的介质出口连接介质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介质进管、介质出管连通发动机散热器的进出水管,或空压机调压阀泄压出气口,或发动机燃油回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还包括连接于介质出管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装置,当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超出预设的阈值时,主控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还包括连接于轴头的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装置,当震动传感器的输出值超出预设的阈值时,主控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一、制动片通过空心铆钉固定连接于制动毂内壁,使制动毂内外空气流通,有利于散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毂转动离心力会将空气“甩”出去,制动毂内的空气不断的被替换,迅速有效的降低了制动器总成的温度,有效防止制动毂过热或轮胎起火;
二、空气替换的同时还会将摩擦产生的颗粒物及时排出,提高摩擦面的光洁度,既确保制动效果,又延长制动片和制动蹄的使用寿命;
三、将传统的制动片与制动毂之间的摩擦改变为制动片与制动蹄之间的摩擦,由于制动蹄的半径较小,实现制动所需的力矩更小,更容易实现制动,即制动效果更好;
四、制动片的缓冲切口可以吸收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确保制动片的使用寿命;
五、通气孔可以提高制动蹄的散热效果,进而降低制动过程中与之贴合的制动片的温度,从而降低传递至制动毂、轮毂、轮胎的温度;
六、冷却管道进一步提高制动蹄的散热效果,降低制动片、制动毂、轮毂、轮胎的温度;
七、短接管将两片制动蹄中的冷却管道连通,只需一根介质进管和一根介质出管即可对两片制动蹄进行降温,管道布置合理,安装、维护方便;
八、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连通发动机散热器的进出水管,利用冷却液对制动蹄进行降温,实施方便;连通空压机调压阀泄压出气口,可充分利用被浪费的压缩空气,节能效果好;连通发动机燃油回油管,对于在寒冷地区行驶的车辆可以提高燃油温度,一方面确保车辆正常行驶,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燃油体积膨胀,进而降低油耗;
九、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制动蹄的温度,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以便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十、震动传感器对行驶过程中的轮胎螺丝的断裂、轮辋的开裂破损有着一定的监控作用,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制动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成虎,未经郑成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8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