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低温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7016.3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2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洪玉;王春娟;于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刘耿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低温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存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和运输低温气体的小型低温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小型低温容器,如:快易冷、迷你罐等。其容器体积较小,贮存时间较长,蒸发率小便于移动。而保障此类设备具备以上特点的主要结构则是其内部顶部吊拉支撑结构,此类结构是整个容器的安全与质量保证。顶部吊拉结构的可靠性及强度对小型低温容器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但现有的立式小型低温容器中,其顶部吊拉结构是漏冷较为严重的部位,对于容器的低温绝热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
具体结构中,如公开号为203082537U的中国专利,其顶部吊拉结构采用在内外容器上的封头间使用一根颈管来作为强度的支撑,颈管上下端敞开,这样就使得内容器与颈管直接连通。内容器顶部的低温气体直接传递到颈管和上部的集管器,集管器裸露在外部空气环境中,使得热交换现象明显,造成集管器顶部结霜,漏冷明显,影响储罐的低温绝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气体保存及运输的小型低温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低温立式容器集管器容易结霜,漏冷明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以储存和运输低温气体的小型低温容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容器,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外壳的顶部连接有外集管器,所述内容器的顶部穿设有内集管器,所述外集管器和所述内集管器之间连接有颈管;所述颈管内设置有穿过所述外集管器和所述内集管器的接管;所述内集管器面向容器内部的端面处安装有盖板,用以将所述内容器与所述颈管分隔开来,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颈管内的接管穿过所述通孔而伸入所述内容器中。
优选的,所述接管下端为自由端,且所述盖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接管的管外径,使所述通孔与所述接管间形成间隙。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宽度不大于5毫米。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外封头,所述内容器的顶端也设置有内封头,所述外集管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封头上,所述内集线器设置在所述内容器的内封头上。
优选的,所述外封头与所述外集管器的连接处具有向上延伸的翻边,所述外集管器固定在所述翻边靠近顶端的位置并与所述翻边通过角焊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翻边的高度设置为5毫米至20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内集管器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容器的容器厚度。
优选的,颈管厚度小于所述内集管器的厚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内集管器的底部安装有盖板,将内容器与颈管间隔开来,可以避免大量内容器中的低温气体直接进入颈管以及外集管器,缓解容器漏冷。同时,在盖板上开设有容许接管穿过的孔,使盖板与接管之间形成间隙,保证了接管两端温差应力不会过大,且由于接管下端为自由端,因而不用对其进行温差补偿且仍然可以使用简单的直管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在外壳的封头处设置向上延伸的翻边与外集管器连接,延长了外集管器与内集管器之间的距离,加长了热桥来抑制漏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立式低温容器顶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内集管器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外壳;11、外集管器;12、外封头;13、翻边;2、内容器;21、内集管器;22、盖板;23、通孔;24、内封头;3、夹层;4、颈管;41、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以储存和运输低温气体的小型低温容器,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内容器2,内容器2和外壳1之间形成夹层3;外壳1的顶部连接有外集管器11,内容器2的顶部穿设有内集管器21,外集管器11和内集管器21之间连接有颈管4;用以连接外壳1与内容器2。颈管4内设置有穿过外集管器11和内集管器21的接管41,用以为内容器2输入或者输出气体或者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7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成像灯具的多颗LED合光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润滑油预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