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5960.5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工藤铁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29/04 | 分类号: | F16C29/04;F16C3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直线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其包括能够相对于在滑块内滚动的多个滚动体长时间地自动供给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直接使用润滑剂的润滑方式的直线引导装置,提出了如下的课题:所充填的润滑剂因异物而吸取油分,从而担心导致润滑不良。
作为该部分改善的现有技术,具有日本特开平6-346919所示的技术。该技术为,通过含有润滑剂的橡胶或者合成树脂来形成安装在直线引导装置的滑块上的侧密封件或下密封件等密封部件而付与自我润滑性,从该密封部件(含有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长时间连续渗出的润滑剂自动地供给至滑块的滚动体循环回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46919号公报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上述以往的基于含有润滑剂的聚合物部件来实现的直线引导装置的润滑也能够考虑到通过含有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来构成端盖、返回引导件等。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具有含有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的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中,具有如下问题:润滑供给部件的强度低,担心根据基于加强部件与润滑供给部件碰撞而在加强部件角落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导致两者之间发生剥离或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其在外表面上具有轴向上的轨道槽;滑块,其组装在该导轨上,并且具有与所述轨道槽相对的负载轨道槽以及与该负载轨道槽的两端部经由弯曲路径连结的滚动体返回路径;和多个滚动体,其以能够经由所述弯曲路径以及滚动体返回路径循环的方式装填至滑块中,该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块的滚动体返回路径上配设有循环导管,该循环导管是使在角落部具有倒角的加强部件与含有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一体成形并接合而成的。
实用新型的效果
当滚动体从滚动体循环导管通过时,润滑供给部件会与加强部件碰撞。由此,在加强部件的四个角落部产生应力集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润滑式引导装置,加强部件在四个角落部具有倒角,能够缓和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由此不用担心因碰撞而导致加强部件和润滑供给部件剥离或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润滑式直线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表示实施方式的滑块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表示实施方式的滚动体循环导管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表示实施方式的滚动体循环导管的图3的A部放大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导轨
2滑块
2B端盖
3轨道槽
13轨道槽
18负载轨道槽
19负载轨道槽
23滚动体返回路径
24滚动体返回路径
50滚动体循环导管
51加强部件
52含有润滑剂的润滑供给部件
54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在横截面为方形的导轨1上以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架设有横截面形状为大致コ字形的滑块2。滑块2在滑块主体2A的轴向的两端部上能够拆装地固定有端盖2B。在导轨1的上表面1a与两侧面1b交叉的棱线部上,作为轨道槽13而在轴向上长地形成有截面为大致1/4圆弧形状的凹槽。另外,在导轨的两侧面1b的中间位置上,设有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在轴向上长的轨道槽3。
在图2中,另一方面,在滑块2的滑块主体2A的两导套部4的内侧的角落部上,形成有与导轨1的轨道槽13相对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负载轨道槽18,在滑块导套部4的内侧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与导轨1的轨道槽3相对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负载轨道槽19。另外,在滑块主体2A的导套部4的上部厚壁内,形成有与负载轨道槽18平行的由轴向的截面为圆形的贯穿孔构成的滚动体返回路径23,在导套部4的下部厚壁内形成有与轨道槽3平行的由轴向贯穿孔构成的滚动体返回路径24。使滚动体返回路径23、24与通常相比成为大径,并且在各滚动体返回路径23、24内分别插入有由含有润滑剂的聚合物部件构成且内径比滚动体的直径稍微大的滚动体循环导管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5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