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控制阀阀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4315.1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龙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八达高安全特种阀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42;F16K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430 四川省成都市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控制 阀阀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控制阀阀座结构。
背景技术
泄漏量的大小和故障维修时的难易程度是控制阀生产厂商必须重视的技术问题,泄漏量关系到调节阀能否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控制,而故障维修的难易程度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成本,而泄漏量的大小和故障维修的难易程度都与阀座的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1所示的控制阀的传统结构,阀座是通过螺纹(图中所示Ⅱ处)连接在阀体上,由于阀体上需要加工螺纹,而阀体通常较大,加工时需要在大型机床上加工,成本较高,此外,控制阀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介质的腐蚀或冲刷作用,造成阀芯与阀座的接触处(图中所示Ⅰ处)有蚀点,泄漏量增大,不能满足生产控制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控制阀进行解体,取出阀芯和阀座,对它们的密封面进行修整,主要的工作就是将阀座和阀体的密封面重新上车床加工,而阀座与阀体螺纹连接,由于长时间接触介质,容易形成“咬死”现象,要取出阀座难度很大,维修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问题,对现有技术的阀座改进,以提供一种方便装配、方便拆卸后维修的控制阀阀座结构。
一种改进型控制阀阀座结构,包括阀盖(1)、阀座(2)以及阀体(3),所述阀盖(1)上设置有一凸台(10),凸台(10)的外侧与阀体(3)间隙配合,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00),内螺纹(100)与设置在阀座(2)的外螺纹(20)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1)与阀体(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5)和第二密封(6)。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1)通过螺栓(7)连接在阀体(3)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阀体、阀座螺纹联接改进为阀盖与阀座螺纹联接,通过阀盖上的凸台将阀盖间隙配合在阀体上,同时通过增设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可防止介质从阀盖处形成外漏,此种结构,由于阀盖和阀座通常较阀体小很多,所以阀盖凸台上的内螺纹和阀座上的外螺纹加工远比在阀体上加工螺纹要方便的多,不需要再在大型机床上加工阀体螺纹,经济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装配时也比传统的阀座结构方便的多,由于阀座和阀盖可螺纹联接,所以在阀体外,可先装配好阀盖和阀体,然后阀座随阀盖一同间隙配合在阀体上,相对于传统的在狭小的阀体空间内装配阀座要方便的多,同时阀体外装配阀座,精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当阀芯与阀座的接触处出现蚀点后需要维修时,松开螺栓,阀盖和阀座即可取出,然后再处理阀芯和阀座,省时省力,维修效率也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控制阀阀座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控制阀阀座结构,包括阀盖1、阀座2以及阀体3,所述阀盖1上设置有一凸台10,凸台10的外侧与阀体3间隙配合,内侧设置有内螺纹100,内螺纹100与设置在阀座2的外螺纹20相配合,所述阀盖1与阀体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5和第二密封6,所述阀盖1通过螺栓7连接在阀体3上。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阀体3、阀座2螺纹联接改进为阀盖1与阀座2螺纹联接,通过阀盖上的凸台10将阀盖1间隙配合在阀体3上,由于阀座2和阀盖1可螺纹联接,所以在阀体3外,可先装配好阀盖1和阀体3,然后阀座2随阀盖1一同间隙配合在阀体3上,相对于传统的在狭小的阀体3空间内装配阀座2要方便的多,同时阀体3外装配阀座2,精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当阀芯4与阀座2的接触处出现蚀点后需要维修时,松开螺栓7,阀盖1和阀座2即可一同取出,然后再处理阀芯4和阀座2,省时省力,维修效率也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八达高安全特种阀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八达高安全特种阀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4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