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2752.X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8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石新根;吴锦辉;石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卡扣式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属于光通信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使用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 行可拆卸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 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 小。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通信系统中,从而加大了光 纤管理的难度。
为了能够方便对光纤管理和维护,会在光配线网络系统每一个端口处采用电子标签, 通过电子标签对端口状态监控以及端口定位指引,实现光纤连接关系自动识别、资源信 息校准、可视化施工指导的光配线网络系统。目前的电子标签插件固定连接在专用的固 定件,或将电子标签插件连接在光纤连接器上,而一体化盘上的盖板设有与各适配器对 应的多个电子标签插座,将电子标签插件插接在电子标签插座上实现通信。但对于空间 小的场合和现有光配线网络,由于安装空间小,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方便对现网进行改造的光缆卡扣 式电子标签。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子标签插件、连接件以及线缆,所述的电子标签插件包括外壳和具有芯片的PCB 板,PCB板上的芯片密封固定在外壳内,电子标签插件后侧具与电子标签插座相配的插头 部分,且插头部分外露的PCB板用于与电子标签插座上的电路板连接,外壳的前部设有插 孔,外壳的上部或下部设有槽口;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与外壳插孔相配的后插件和与线缆插 接的前插孔,连接件上的后插件插接在外壳的插孔内,且后插件上的锁舌顶在外壳的槽口 上,连接件一侧还设有卡接在盘体上的弹性夹臂,连接件的前插孔与线缆的前部卡接,线 缆后部设有与光缆连接的扣合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子标签插件、连接件和线缆结构,电子标签插件采用PCB板和外 壳结构,将芯片焊接于PCB板上后并封装在外壳内,电子标签插件的插头部分外露的PCB 板与电子标签插座上的电路板连接,将电子标签插件插在电子标签插座进行通信,并能保 护芯片,以减少芯片受外部的温度、湿度以及静电的影响,实现光纤连接信息的自动录入 和管理,保证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及时同步。本实用新型电子标签插件其外壳 前部的插孔与连接件上的后插件相配,可对外壳进行周向限位,方便对电了标签插件的安 装,同时后插件上设有的锁舌顶在外壳的插槽内,使连接后的电子标签插件不会与连接件 脱离,操作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上的前插孔与线缆的后部卡接,线缆前部的扣合 件连接在光缆上,体积小,电子标签插件通过连接件与线缆连接分别与盘体及光缆连接, 占用空间小,适用空间小的场合及现有光配线网络的改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标签插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子标签插件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电子标签插件,1-1—PCB板,1-2—插头部分,1-3—外壳,1-4—槽口, 1-5—限位件,1-6—插孔,1-7—芯片,2—连接件,2-1—锁舌,2-2—弹性夹臂,2-3 —前插孔,2-4—槽孔,2-5—后插件,2-6—孔口,2-7—卡钩,3—线缆,3-1—锥形头, 3-2—扣合件,3-3—包合面,3-4—凸起,3-5—锁扣,3-6—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卡扣式电子标签,包括电子标签插件1、连接件2 以及线缆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27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信息化监管系统
- 下一篇:医疗风险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