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角度发光的LED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1195.X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燎炎;孔振中;董晓军;严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发光 led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光源。
背景技术
LED发光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的PN结管芯,当注入PN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就发出可见光、紫外线或近红外光。但PN结区发射光子是非定向的,即每个方向发射有相同的概率,然而并不是管芯产生的所有光都可以释放出来,这主要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质量,管芯的结构、几何形状,封装内部结构以及包封材料。
目前LED发光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1’,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反射杯2’中,反射杯固设在支架3’上,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键合线4’与支架上的两个引脚5’相连,发光二极管芯片、反射杯以及部分支架外包覆有波长转换层6’,两个引脚下端穿出波长转换层,如图1所示。这种LED发光光源受到支架、反射杯以及模条角度的影响,从而使其发光角度在130°以下,光线扩散角度有限,光线达不到背部,并会形成暗影。另外还由于反射杯大小的影响,覆盖在发光二级管芯片上的波长转换层的厚度较薄,体积较小,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沉降、分散不均匀等现象,进一步导致光圈的一致性差,色温偏差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角度发光的LED光源,不但可以提高光线的扩散角度,还可以提高光圈的一致性,色温更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全角度发光的LED光源,包括支架、芯片以及波长转换层,所述支架包括平面主体与两个引脚,所述芯片固设在平面主体的上端面并通过键合线与两个引脚相连,所述平面主体上方覆盖有波长转换层,从而使芯片封装在波长转换层内,所述两个引脚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波长转换层下方设有支撑层,所述平面主体部分封装在支撑层内。
进一步,所述支撑层为不含荧光粉的胶体。
进一步,还包括一透明保护层,包覆在平面主体、部分引脚以及波长转换层的外侧,所述两个引脚下端穿出透明保护层。
进一步,所述透明保护层为透明硅胶保护层、透明硅树脂保护层或透明环氧树脂保护层。
进一步,所述波长转换层与平面主体相接触一端的长度大于平面主体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支撑层的长度大于平面主体的长度。
上述全角度发光的LED光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芯片通过绝缘胶的粘合烘烤固定在支架的平面主体上端面上;
(2)、用键合线通过超声波焊线机把芯片的正负极分别与支架的正负引脚相连;
(3)、在真空条件下,将荧光粉、扩散粉以及胶体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该浆料通过自动灌胶机灌封到灌封模条内,直至灌封模条内的浆料出现上下分层,上层为不含荧光粉的浆料,下层为含有荧光粉的浆料;
(4)、将步骤(2)中的支架插到步骤(3)中的模条内,支架平面主体上端与芯片浸在下层浆料内,支架的平面主体部分浸在上层浆料内;
(5)、烘烤固化,脱模;
(6)、将步骤(5)中的LED光源置于填充有透明保护层材料溶液的模具中,然后烘烤固化脱模;
(7)、将步骤(6)中的LED光源再进行烘烤。
其中,所述步骤(5)、(6)中的固化温度均为100-130℃,固化时间均为1h,所述步骤(7)中的烘烤温度为130℃,烘烤时间为8h。
所述透明保护层材料溶液为硅胶溶液、硅树脂溶液或者环氧树脂溶液。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全角度发光的LED光源,其技术效果是:1、取消了反射杯,并将芯片固定在平面主体上,大大改善了光的激发角度,可以将光的发射角度提高到250°左右,从而可以实现全角度发光;2、解决了覆盖在芯片上波长转换层体积小厚度薄所造成的光圈一致性差、色温偏差等现象,提高了光圈的一致性,不但消除了阴影,而且色温更均匀;3、由于波长转换层没有包覆在芯片背面,即不会产生由于光线照射不到无法激发荧光粉所造成的色斑,光圈一致性更好;4、增加了放光效率,提高了光通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LED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ED光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1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体蓄电池盖板组件
- 下一篇:AlGaInP系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