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20300.8 | 申请日: | 201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7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东 |
主分类号: | A01K97/00 | 分类号: | A01K9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式子 打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
背景技术
垂钓俗称钓鱼,它是使用垂竿进行钓鱼的活动,从江河湖海及水库中把鱼提出来的一项活动。现代垂钓有淡水钓和海钓两大类,前者有沉底钓、流水钓、中层钓等技法;后者分岸钓和船钓两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垂钓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的一种娱乐活动,在钓鱼时,人们必须使用到钓具包括钓竿、渔线和鱼钩,在一个钓具上的渔线包括一个主线,在该主线上连接多个子线,在每个子线上均连接一个鱼钩,在不同子线上的鱼钩的距离有一定的要求。现阶段在主线上连接子线时,一般采用下面操作,首先确定同一子线两端鱼钩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手捏住子线,不让两鱼钩窜动,最后把子线打结,上述操作存在着:操作麻烦,子线连接后鱼钩的距离有偏差,操作速度慢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的下侧插接一个绕架,在所述固定座的上侧设有钩距尺,在钩距尺的每个标线处均设有一个插口,在其中两个插口内插接挂钩柱,两个挂钩柱与所述绕架对应配合;
所述绕架包括与所述固定座插接固定的插杆,在插杆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连杆,在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绕环,所述绕环为开口结构,且绕环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杆的上侧错位设置,在所述绕环的外侧设有开口槽;
还包括用于打结的打结器。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为箱体结构,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的吸盘。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采用V型槽结构,且槽深为0.5mm-3mm。
优选地,所述挂钩柱包括与相应所述插口插接配合的插杆,在插杆的端部设有防止鱼钩滑落的挡盖。
优选地,所述两个挂钩柱与所述绕架对应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把现有的三道工序变为一道工序,加工速度快,在打结时无需把鱼钩取下,有效的保证了鱼钩的间距,使得制作出的子线更加标准,同时在操作中可以解放一只手,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台式子线打结装置,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为箱体结构,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或侧壁安装两个把所述固定座1固定的吸盘11,所述吸盘11为现有技术。
在所述固定座1的下侧设有一个插孔5,所述插孔5为通孔,在所述插孔5内插接一个绕架6。在所述固定座1的上侧的中心设有钩距尺2,在钩距尺2的每个标线处均设有一个插口3,在其中两个插口3内插接挂钩柱4,所述两个挂钩柱4与所述绕架6对应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挂钩柱4包括与相应所述插口3插接配合的插杆,在插杆的端部设有防止鱼钩滑落的挡盖。
所述绕架6包括与所述插孔5插接固定的插杆7,在插杆7的外端向上倾斜设置连杆8,在所述连杆8的上端设有绕环9,所述绕环9为开口结构,且绕环9的开口端9.1与所述连杆8的上侧错位设置,在所述绕环9的外侧设有开口槽10,所述开口槽10采用V型槽结构,且槽深为0.5mm-3mm,本方案的V型槽的槽深优选为2mm。
所述插杆7在所述插孔5内能够移动,根据子线的长度移动绕架6距离所述固定座1的距离,当绕架6移动到合适距离后通过锁紧螺钉把其锁紧固定在固定座1上,所述锁紧螺钉图中未画出。
本装置还包括用于打结的打结器12,所述打结器12为现有技术,它包括一个把手,在把手的一侧连接两个锥杆,其中一个锥杆的端部设有翘起。
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两个挂钩柱4之间的距离,再调节绕架6局固定座1的距离,然后把同一个子线两端鱼钩分别挂在相应的挂钩柱4上,再将子线沿着绕环9上的开口槽10绕圆,绕圆后,把子线从绕架6上取下,同时捏住子线相交处,最后使用所述打结器12对子线进行打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东,未经王瑞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20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昆虫采集捕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自动缓降分离系统的筏钓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