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二次中毒的止血用双囊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8979.7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安星;宗绪山;王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安星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二次 中毒 止血 用双囊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二次中毒的止血用双囊管。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危急重症,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胃底或食道静脉曲张形成的破裂性出血,通常采用三腔双囊管进行压迫性止血,目前的三腔双囊管包括管体,管体上设有食管气囊和胃囊、以及充气接头,管体包括集束在一起的胃囊注气管、食管气囊注气管和胃管。
传统三腔双囊管由于胃囊注气管、食管气囊注气管和胃管集成在一起,在制备时工艺复杂,因而造成较高的成本。其中,胃管中冲洗液的注入、食物药物注入、胃中残留食物排出以及稀释后毒物的排出都通过同一管道进行,易造成二次中毒。另外,当胃管发生堵塞时,胃管也无法单独取出清理,只能将整套三腔双囊管取出清理,给医护人员造成了不便,更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二次中毒的的止血用双囊管,结构简单,能够避免二次中毒,当发生堵塞时,胃囊和食管气囊仍然可以留置于原位,简化了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避免二次中毒的止血用双囊管,包括胃管,所述的胃管的盲管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胃管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胃管可活动抽插的置于注气管内,且胃管的盲管端突出于注气管的盲管端,所述的注气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在注气管的盲管端闭合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隔板分成胃囊注气通道和食管气囊注气通道,所述的胃囊注气通道与胃囊相通连,所述的食管气囊注气通道与食管气囊相同连;
所述的胃管内还置有可活动抽插的透明内管,所述的透明内管的外壁与胃管的内壁相贴合且也具有盲管端,所述的透明内管位于胃管孔位置处也相对应设置有内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透明内管用于冲洗液注入和食物药物注入,每次注入完取出消毒,而胃中残留食物排出以及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只经过胃管,不经过透明内管。从而实现了注入液不会将引流物再次带入到胃中,避免了二次中毒。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透明内管的开口端突出于胃管的开口端,方便透明内管从胃管中抽出;胃管的开口端突出于注气管的开口端,方便胃管从注气管中抽出。
所述的胃管的开口端管壁上设置有一弹性褶皱部,当出现轻微的堵塞现象时,可以用手指堵住胃管的开口,然后挤压该弹性褶皱部,凭借压力将堵塞部位冲开。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透明内管的更换实现胃管中注入液和引流物不共用一个通道,避免了二次中毒;(2)胃管与注气管独立的组合在一起,当发生堵塞时,胃囊和食管气囊仍然可以留置于原位,简化了操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注气管的截面放大图;
图中:1、胃管2、胃管孔3、透明内管4、内通孔5、弹性褶皱部6、注气管7、隔板8、胃囊注气通道9、食管气囊注气通道10、胃囊11、食管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避免二次中毒的止血用双囊管,包括胃管1,所述的胃管1的盲管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胃管孔2;
所述的胃管1可活动抽插的置于注气管6内,且胃管1的盲管端突出于注气管6的盲管端,所述的注气管6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在注气管6的盲管端闭合连接,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隔板7分成胃囊注气通道8和食管气囊注气通道9,所述的胃囊注气通道8与胃囊10相通连,所述的食管气囊注气通道9与食管气囊11相同连;
所述的胃管1内还置有可活动抽插的透明内管3,所述的透明内管3的外壁与胃管1的内壁相贴合且也具有盲管端,所述的透明内管3位于胃管孔2位置处也相对应设置有内通孔4。
所述的透明内管3用于冲洗液注入和食物药物注入,每次注入完取出消毒,而胃中残留食物排出以及稀释后毒物的排出只经过胃管1,不经过透明内管3。从而实现了注入液不会将引流物再次带入到胃中,避免了二次中毒。
所述的透明内管3的开口端突出于胃管1的开口端,方便透明内管3从胃管1中抽出;胃管1的开口端突出于注气管6的开口端,方便胃管1从注气管6中抽出。
所述的胃管1的开口端管壁上设置有一弹性褶皱部5,当出现轻微的堵塞现象时,可以用手指堵住胃管1的开口,然后挤压该弹性褶皱部5,凭借压力将堵塞部位冲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安星,未经于安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8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手术镊子
- 下一篇:用于口腔细胞的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