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17497.X | 申请日: | 2016-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8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三原直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F16F9/32;A47K13/04;A47K1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缓冲 装置 以及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壳体与旋转轴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 冲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壳体与旋转轴之间填充有流体的流体缓冲装置中,在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 端部固定有具有供旋转轴贯通的孔的外罩。曾有人提出了在将外罩固定于壳体时利用超声 波焊接的方法。在该超声波焊接中,使焊头抵接于外罩的插入方向的后侧的端面且产生超 声波,使从轴线方向观察时重叠的外罩的外周面部分与壳体的内周面部分熔融,且将外罩 向壳体内压入(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2504号公报
但是,超声波焊接存在如下问题:若进行超声波焊接时的条件发生偏差,超声波焊 接的条件不合适,则固定强度会降低。因此,在缓冲室内的压力过高时,存在外罩向外侧突 出的问题。并且,在利用超声波焊接时,若外罩的尺寸发生偏差,则存在如下问题:外罩向壳 体内的压入量发生变动而使缓冲室内的容积发生变动,缓冲性能发生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构成缓冲室的壳体的端部 适当地固定外罩的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具有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具有:筒状的壳体,其构成 缓冲室;旋转轴,其插入于所述壳体内;流体,其填充于所述壳体内;以及外罩,其具有供所 述旋转轴贯通的孔,且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所述外罩通过形成于所 述外罩的外周面的外螺纹和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的内螺纹固定于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具有供旋转轴贯通 的孔的外罩,因此能够利用外罩承受壳体内的压力。在此,由于外罩通过形成于外罩的外周 面的外螺纹和形成于壳体的内周面的内螺纹固定于壳体,因此固定强度较高,且能够将外 罩适当地固定于壳体。因此,即使在缓冲室内的压力过高时,也不易发生外罩向外侧突出的 情况。并且,由于即使外罩的尺寸发生偏差,外罩向壳体内的压入量也不易变动,因此能够 适当地将外罩固定于壳体。因此,由于不易发生外罩向壳体内的压入量发生变动而使缓冲 室内的容积发生变动的情况,因此缓冲性能不易发生偏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外罩是树脂成型品。根据该结构,在对壳 体以及外罩成型时,能够同时地形成内螺纹以及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朝向所述一侧的被抵接部,在所述外罩 形成有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的平面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 外罩向壳体内的压入量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被抵接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在所述外罩的所 述另一侧的端面的外缘形成有所述平面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外罩的外径最大的部分是形成有 所述外螺纹的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整个或大致整个外罩位于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外罩在整个所述轴线方向上外径是恒定的,在所述外 罩的外周面的整个所述轴线方向上形成有所述外螺纹。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整个外罩 螺纹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够将外罩牢固地固定于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整个或大致整个所述外罩位于所述壳体内。根据该结构,能 够使流体缓冲装置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外罩的所述一侧的端面的周向上的多处形成有凹 部。根据所述结构,在将外罩固定于壳体时,能够使工具卡合于凹部,且能够使外罩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外罩与所述壳体之间施加了止转处理。根据该结构, 能够防止外罩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止转处理是使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塑性变形的 处理。根据该结构,与粘接固定等相比,能够高效地进行止转处理。
在具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流体缓冲装置的带缓冲的设备中,例如能够采用如下 的结构:在所述旋转轴安装有相对于设备主体旋转移动的开闭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闭部件是西式马桶的马桶座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7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