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6365.5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乙万;赵云;徐新苗;林煜;吴科甲;杨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扰流板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随着车速增高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的比重将不断增大,将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且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给卡车安装与货箱高度相匹配的顶扰流板是降低卡车风阻系数、节省燃油的常用手段;卡车的货箱通常是用户根据自己的特殊用途定制的,货箱的离地高度高低不一,为了解决顶扰流板高度不能与货箱很好匹配的问题,通常采用高度可调的扰流板,而目前常见的高度可调式顶扰流板的高度调节机构调节位置高度较高,导致了调节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的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包括与驾驶室顶盖一侧相铰接的扰流板,扰流板与顶盖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扰流板相铰接,所述支撑杆下端与顶盖上侧面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配合的导轨,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对应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支撑杆下端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定位孔配合的锁紧孔并通过螺栓螺母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可根据货箱的实际高度对扰流板进行合理调节,使扰流板的高度与货箱的高度得到较好的匹配,降低整车风阻系数,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调节位置在驾驶室顶盖的水平面内,高度低,操作简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扰流板调整至最高位置时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扰流板调整至最低位置时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顶盖、2-扰流板、3-支撑杆、4-导轨、5-定位孔、6-螺栓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车辆扰流板调节装置,包括与驾驶室顶盖1一侧相铰接的扰流板2,扰流板2与顶盖1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上端与扰流板2相铰接,所述支撑杆3下端与顶盖上侧面滑动配合,通过滑动支撑杆3下端,改变扰流板摆动角度实现高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一根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配合的导轨4,所述支撑杆3下端与对应导轨滑动配合,当支撑杆3和导轨4数量为两根或以上时,则所有支撑杆平行设置,所有的导轨4也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4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定位孔5,所述支撑杆下端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定位孔配合的锁紧孔并通过螺栓螺母6锁紧;支撑杆3的总成长度不可变,但通过调节支撑杆3底部的锁紧孔与导轨4上不同的定位孔配合可改变扰流板2的高度;将支撑杆3底部的锁紧孔与导轨4最前端的定位孔配合锁紧则扰流板的高度达最大(如图2所示);将支撑杆3底部的锁紧孔与定位导轨4最后端的定位孔配合锁紧则扰流板的高度达最小(如图3所示)。
通过调节支撑杆3底部的锁紧孔与导轨4不同的定位孔配合可改变扰流板的高度,当调到合适的高度时将锁上螺栓螺母6即可,螺栓螺母6的改变仅在驾驶室顶盖的水平面内,其操作高度较低,因此方便驾驶员操作。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6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