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炉内烟尘分离装置的热载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5091.8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3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玲;沈雪琴;陈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沈能节能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聂启新 |
地址: | 21418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烟尘 分离 装置 热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炉内烟尘分离装置的热载体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现有技术中的锅炉,在锅炉内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直接被排放至外界,由于烟气中会掺杂一些粉尘,直接排放影响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炉内烟尘分离装置的热载体炉,从而可以排除烟气中的粉尘,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炉内烟尘分离装置的热载体炉,包括锅炉,所述锅炉的底部为燃烧室,并在燃烧室的顶部形成火焰燃烧区,所述锅炉的内部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左侧墙和右侧墙,位于锅炉的顶部设置有墙顶;位于锅炉中部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左侧墙和第一隔墙之间安装有盘管,位于第一隔墙和右侧墙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与墙顶连接,所述第二隔墙的底部悬空;位于右侧墙的顶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左侧墙与第一隔墙之间形成有重力沉降区,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之间形成第一旋风沉降区,所述第二隔墙和右侧墙之间形成第二旋风沉降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的设计,在锅炉内部分别形成有重力沉降室和两个旋风沉降室,粉尘从火焰燃烧区上升至重力沉降室内,然后依次进入第一旋风沉降室和第二旋风沉降室后从出口排出,烟气沿着隔墙输送的同时,烟气中的粉尘撞墙后发生掉落,同时通过旋风的效果,粉尘从大到小逐一被分离,另外加上粉尘重力的作用,粉尘自动降落,最后使输出的烟气无粉尘,排放至外界,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侧墙;2、墙顶;3、盘管;4、燃烧室;5、第一隔墙;6、第二隔墙;7、出口;8、右侧墙;A、重力沉降区;B、第一旋风沉降区;C、第二旋风沉降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炉内烟尘分离装置的热载体炉,包括锅炉,锅炉的底部为燃烧室4,并在燃烧室4的顶部形成火焰燃烧区,锅炉的内部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左侧墙1和右侧墙8,位于锅炉的顶部设置有墙顶2;位于锅炉中部设置有第一隔墙5,左侧墙1和第一隔墙5之间安装有盘管3,位于第一隔墙5和右侧墙8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隔墙6,第二隔墙6的顶部与墙顶2连接,第二隔墙6的底部悬空;位于右侧墙8的顶部设置有出口7;左侧墙1与第一隔墙5之间形成有重力沉降区A,第一隔墙5和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第一旋风沉降区B,第二隔墙6和右侧墙8之间形成第二旋风沉降区C。
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锅炉中燃烧室4的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火焰燃烧区上升至重力沉降室A内,然后依次进入第一旋风沉降室和第二旋风沉降室,直至出口7处输出,烟气沿着隔墙输送的同时,烟气中的粉尘撞墙后发生掉落,同时通过旋风的效果,粉尘从大到小逐一被分离,另外加上粉尘重力的作用,粉尘自动降落,最后使输出的烟气无粉尘,排放至外界,保护环境。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沈能节能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沈能节能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50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