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膜盒式汽油机废气涡轮旁通阀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3789.6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解方喜;洪伟;苏岩;李小平;姜北平;韩林沛;钟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盒式 汽油机 废气 涡轮 旁通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汽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膜盒式汽油机废气涡轮旁通阀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为获得更大的扭矩输出,汽油机往往采取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方式提高进气压力以增大进气量。但由于汽油机的运行工况是瞬变的,发动机转速可以从怠速直接变化到最高转速,也可以从小负荷突变到大负荷,因此固定涡壳和涡轮大小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并不能在汽油机运行的所有工况范围内都保持高效,废气涡轮增压器匹配到高转速大负荷会造成低转速时扭矩不足,而匹配到低转速小负荷又会在高转速大负荷时产生过增压和较大排气阻力。为应对上述问题,现在较为普遍的解决方法是将废气涡轮增压器匹配到低转速,保证汽油机的低速扭矩输出,而到高转速大负荷时采用旁通阀放气的形式将过多的废气旁通掉,降低压气机的增压压力。废气涡轮增压器应用较多的是膜盒式的废气旁通阀放气结构,膜盒上腔室与压气机出口直接相通,当增压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限值时,膜盒上腔室内的压力会挤压膜片克服外部大气压力和弹簧弹力推动推杆将废气旁通阀打开实现放气。
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提升进气压力的同时也增大了发动机的排气阻力,也正因为其增大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这部分损失也往往被忽略。对于汽油机量调节的负荷控制方式来说,部分负荷节气门未全开,节气门后压力往往低于当地大气压,也就是说,发动机不需要进气增压也能满足部分负荷工况的进气量需求,此时继续保持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状态反而会增大发动机的排气阻力,降低发动机部分负荷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过增压的大负荷和无需增压的部分负荷开启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降低增压汽油机部分负荷排气阻力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膜盒ⅠA、膜盒ⅡB、涡轮机壳体1、旁通阀2、销轴Ⅰ3、摇臂4、销轴Ⅱ5、复位弹簧6、推杆Ⅰ7、推杆Ⅱ8、进气管节气门前出口9、进气管节气门后出口10、节气门11、进气管路12和压气机壳体13组成,其中涡轮机壳体1与压气机壳体13对接。
进气管节气门前出口9置于节气门11前的进气管路12上,进气管节气门后出口10置于节气门11后的进气管路12上。
膜盒ⅠA与膜盒ⅡB分置于摇臂4的两侧;膜盒ⅠA通过推杆Ⅰ7与摇臂4相连,膜盒ⅡB通过推杆Ⅱ8与摇臂4相连。
推杆Ⅰ7与推杆Ⅱ8与摇臂4垂直布置。
膜盒ⅠA左端与进气管节气门前出口9连通;膜盒ⅠA右端通过通孔Ⅰ22与大气连通。
膜盒ⅡB右端与进气管节气门后出口10连通;膜盒ⅡB左端通过通孔通孔Ⅱ23与大气相通。
节气门11固接于进气管路12中;进气管路12与压气机壳体13固接。
旁通阀2置于涡轮机壳体1内,销轴Ⅰ3固接于旁通阀2左端,旁通阀2右端对准增压器放气口a;
销轴Ⅱ5固接于涡轮机壳体1内。
摇臂4的孔Ⅰ14与销轴Ⅰ3活动连接,摇臂4的孔Ⅱ15与销轴Ⅱ5活动连接。
推杆Ⅰ7的圆头Ⅰ28与膜盒ⅠA的膜片Ⅰ19固接,推杆Ⅰ7的杆Ⅰ29与膜盒ⅠA的通孔Ⅰ22间隙配合,
推杆Ⅰ7的长孔Ⅰ30与摇臂4的销轴Ⅳ17滑动连接。
推杆Ⅱ8的圆头Ⅱ33与膜盒ⅡB的膜片Ⅱ25固接,推杆Ⅱ8的杆Ⅱ32与膜盒ⅡB的通孔Ⅱ23间隙配合,
推杆Ⅱ8的长孔Ⅱ31与摇臂4的销轴Ⅲ16滑动连接。
复位弹簧6一端固接于涡轮机壳体1,复位弹簧6另一端固接于摇臂4的孔Ⅱ15和销轴Ⅲ16之间。
所述的膜盒ⅠA由左壳体Ⅰ18、膜片Ⅰ19、右壳体Ⅰ20和弹簧Ⅰ21组成,其中左壳体Ⅰ18与右壳体Ⅰ20固接形成罐状结构,膜片Ⅰ19外缘固接于左壳体Ⅰ18内面,并与其形成密闭空腔,弹簧Ⅰ21置于膜片Ⅰ19和右壳体Ⅰ20内面之间,通孔Ⅰ22设于右壳体Ⅰ20右端。
所述的膜盒ⅡB由左壳体Ⅱ24、膜片Ⅱ25、弹簧Ⅱ26和右壳体Ⅱ27组成,其中左壳体Ⅱ24与右壳体Ⅱ27固接形成罐状结构,膜片Ⅱ25外缘固接于左壳体Ⅰ18内面,并与其形成密闭空腔,弹簧Ⅱ26置于膜片Ⅱ25和右壳体Ⅱ27内面之间,通孔Ⅱ23设于左壳体Ⅱ24左端。
所述的摇臂4上部设有孔Ⅰ14和孔Ⅱ15,摇臂4下部固接有销轴Ⅲ16和销轴Ⅳ17。
所述推杆Ⅰ7包括圆头Ⅰ28杆Ⅰ29长孔Ⅰ30,其中圆头Ⅰ28设于杆Ⅰ29左端,长孔Ⅰ30设于杆Ⅰ29右端,旁通阀2关闭时,摇臂4销轴Ⅳ17位于推杆Ⅰ7长孔Ⅰ30的近膜盒ⅠA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3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提高进气效率的燃机进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气分离器回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