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培养料二级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3672.8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6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韩燕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培养 二级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料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料二级搅拌 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培育是现代农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培育食用菌以满足人们 对食用菌的需求。食用菌在培育过程中需要用到培养料。
培养料是食用菌赖以生存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在使用品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使用培养料不同、配方不同、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质地、 风味等都有所差别。例如在食用菌栽培,碳氮比(C/N)是指培养料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值。 在食用菌分解过程中,食用菌细胞碳氮比是8~12:1,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50%碳供给呼吸 的能量,50%的碳组成食用菌细胞,所以培养基碳氮比是16:1~24:1,有足够的碳供给食 用菌全部利用氮。不同食用菌及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碳氮比有所不同。菌丝 生长阶段所需碳氮比以20:1左右为宜,出菇阶段以30~40:1为宜。也就是说,子实体生 长发育期所需碳氮比高于营养生长期的碳氮比。随意严格控制食用菌培养料中各成份的比例 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食用菌培养料一般由豆粕、米糠、麸皮等材料混合而成,再添加食用菌生长所需的 各种微量元素,使用前对混合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现阶段主要通过人工搅拌混合或搅 拌机进行搅拌混合,该混合方式不能保证培养料混合均匀,容易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食用菌培养料的搅拌混合装置存在不能保证培养料充分 均匀混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设置两级搅拌机构,培养料经过第一级搅拌机构粗搅拌混合后 进入第二级搅拌机构进行精搅拌混合,进一步提高食用菌培养料的均匀混合程度的一种食用 菌培养料二级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二级搅拌装置,包括一级槽体和二级槽体,所述一级槽体和二级槽体 之间连有输料机构,所述一级槽体的上边沿均匀排列有喷水孔,所述一级槽体内设有第一转 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于一级槽体的前壁上,该端连接第一电控箱, 另一端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于一级槽体的后壁上;所述二级槽体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 二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于二级槽体的前壁上,该端连接第二电控箱,另一端通 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于二级槽体的后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均缠绕有大搅拌轮和 小搅拌轮,所述大搅拌轮与小搅拌轮相互交叉设置,且大搅拌轮、小搅拌轮与第一转轴、第 二转轴之间设有横向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螺旋送料杆,所述螺旋送料杆上罩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 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于一级槽体下部,所述出料口设置于二级 槽体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一级槽体和二级槽体的外侧均设有踩踏板和料斗提升机构。
优选地,所述一级槽体与二级槽体的外壁分别固定有铰链,所述踩踏板的一端与一级槽 体或二级槽体的外壁相铰接,另一端与铰链相连。
优选地,所述一级槽体与二级槽体的外壁均设有竖直滑道,所述料斗提升机构嵌入滑道 中与滑道形成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控箱与第二电控箱上均设有调速按钮、电源开关和状态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食用菌培养料二级搅拌装置设置有两级搅拌机构,培养料经过两级搅拌机构充分 搅拌后,极大的提高了培养料的均匀程度。
(2)在转轴上设置有大搅拌轮和小搅拌轮,且大搅拌轮与小搅拌轮相互交叉设置,能够 保证搅拌不留死角,进一步提高搅拌的均匀度。
(3)在一级槽体和二级槽体的外侧均设有踩踏板和料斗提升机构,踩踏板在不使用时通 过解开铰链,贴于一级槽体或二级槽体的外壁收起,使用时,将铰链挂在踩踏板的一侧,使 踩踏板展开,供工作人员踩踏使用,料斗提升机构用于将物料输送到一级槽体内,降低了工 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该食用菌培养料二级搅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级槽体或二级槽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3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低能耗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