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2917.5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4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猛;庆玉琦;张韶丹;李高欣;杜智燕;张双喜;冯江坡;谭忠君;赵楠楠;冯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6 | 分类号: | B21D3/1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金属管 校正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管件冲压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属管件成型加工中,有些零件需要弯管成型,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管件的加工方法是:使用弯管机进行拉弯或推弯的方法。加工时,由于金属管件的截面形状和材料差别以及弯管时管件受力的不均匀性,使得弯管机加工后的零件难以达到产品的公差要求,弯管后还需要进行人工校正,而人工校正就会存在产品的不一致性,既费时费力又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成为制造环节中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需结合冲压工艺具有保证产品一致性、可批量生产的特点,设计一种矩形管管件校正模具结构,实现金属管件弯管后进行冲压校正,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校正后一致性的同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在一套模具上进行矩形金属管件的冲压校正,实现零件校正的一致性,保证产品尺寸要求,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板、凹模、导柱、反侧板、下模板、凸模、调整块;凹模安装在上模板上,导柱和反侧板安装在凹模上,构成模具的上模;凸模安装在下模板上,调整块安装在凸模上构成模具的下模,下模固定在冲压设备的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产生的积极效果是:该结构实现了在一套模具中完成对管件的下压和侧整形的校正功能。该校正模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及维修方便,取放零件容易,可实现金属管件的批量校正生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的上模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的下模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采用矩形管截面的对角线作为分模线,将上下模设计成为半封闭式结构,来进行矩形金属管件的校正。主要包括:上模板1、凹模2、导柱3、反侧板4、下模板5、凸模6、调整块7;凹模2安装在上模板1上,导柱3和反侧板4安装在凹模2上,构成模具的上模。上模安装到冲压设备的滑块上,并可随滑块上下运动。凸模6安装在下模板5上,调整块7安装在凸模6上,构成模具的下模,下模固定在冲压设备的工作台上。
工作时,把完成弯管工序的管件A放在凸模6上,采用型面定位方式进行定位,上模随冲压设备的滑块下行,导柱3与反侧板4首先与凸模6接触,在导柱3的导向作用及反侧板4的反侧力作用下随滑块继续下行,管件A在凹模2的侧推力和下压力作用下开始进行校正工作。待调整块7与凹模2接触时,凸模6及凹模2完成对管件A的校正。上模随冲压设备滑块继续上行到设备的上部并停止运动,操作人员把管件A从模具中取出,完成一个管件的冲压校正全过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周期短,维修方便,利用冲压校正模具进行管件校正代替手工校正,既能保证产品校正的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未经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29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