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捕鼠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12418.6 | 申请日: | 2016-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7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鲁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俊峰 |
| 主分类号: | A01M23/04 | 分类号: | A01M23/04 |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2 | 代理人: | 李伯勤 |
| 地址: | 833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的种类多,数量大,适应性强,从古生存至今早已成为人类不请自来、不受欢迎的客人。在我国现有的各种鼠类数量是人口数量的4倍;而且鼠类繁殖速度很快,每只雌鼠每年平均繁育44.5只幼鼠加入种群,一对成年鼠一年后会有1.5万只后代。如此庞大的群体无论从传播疾病、危害经济,还是无处不在的破坏,解决鼠疫已可不容缓。
现在一般采用的捕鼠手段多为使用传统捕鼠夹或采用高科技捕鼠产品,对于传统捕鼠夹由于其均为一次性使用产品,抓捕老鼠数量有限,且每次完成抓捕工作后,需要更换老鼠夹,使得老鼠夹的利用率较低;对于采用高科技产品手段进行捕鼠,由于其成本昂贵,且不方便操作,因此不适合广大老百姓使用。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捕鼠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鼠器,能够解决现有捕鼠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捕鼠器,包含捕获空腔(1)和压弹组件(2),所述捕获空腔(1)为一竖井状并在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压弹组件(2)包含压弹板(22)和弹性元件(23),并且压弹板(22)通过弹性元件(23)连接于捕获空腔(1)开口处,所述连接为下列结构之一:
所述弹性元件(23)为一弹簧状体,该弹簧状体竖立设置于压弹板(22)上,所述弹簧状体上设有支架(21),并通过该支架(21)将压弹板(22)呈悬浮状可摆动的设置于捕获空腔(1)的开口处形成捕获口;
或所述弹性元件(23)为一扭簧,该扭簧设有转轴(24),所述压弹板(22),通过转轴(24)连接在所述捕获空腔(1)的开口处形成捕获口。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捕获空腔(1)内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捕获空腔(1)内部分为诱饵区(31)和捕获区(32)。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捕获空腔(1)内设有粘液、捕鼠夹或单向启闭装置(11)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向启闭装置(11)与所述捕获空腔(1)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单向启闭装置(11)呈平面状、漏斗状或伞状结构,其受压力作用时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捕获空腔(1)壁为透明结构和/或所述捕获空腔(1)壁上设有通气孔(12);所述捕获空腔(1)的开口处设有过渡板(13)。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捕获空腔(1)的外部设有至少一条助板(14)。
本申请中的捕鼠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捕获效果较佳,因此,采用本申请中的捕鼠器,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捕鼠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捕鼠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捕鼠器上设有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转轴设置在压弹板和支架之间的捕鼠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转轴设置在压弹板上的捕鼠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转轴设置在压弹板上的捕鼠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压弹板设置在捕获空腔开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设有单向启闭装置的捕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单向启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又一种单向启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设有助板的捕鼠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捕获空腔1,单向启闭装置11,旋转板111,通气孔12,过渡板13,助板14,压弹组件2,支架21,压弹板22,弹性元件23,转轴24,隔板3,诱饵区31,诱饵311,捕获区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捕鼠器,包含捕获空腔1和压弹组件2,所述捕获空腔1为一竖井状并在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压弹组件2包含压弹板22和弹性元件23,并且压弹板22通过弹性元件23连接于捕获空腔1开口处,所述连接结构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俊峰,未经鲁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2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