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油添注集成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11138.3 | 申请日: | 2016-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0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亚祥 |
| 主分类号: | F16N23/00 | 分类号: | F16N2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 地址: | 665099 云南省思茅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油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机械设备的黄油加注集成阀。
背景技术
在很多运转速度较慢的大型机械设备中,运转部件必须使用黄油润滑,传统的黄油加注设备都采用的是黄油枪。然而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的黄油润滑部位处于高空危险的地方,如塔吊、挖掘机、行车等的吊臂端部,人工使用黄油枪加油既危险、效率又很低,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大型机械设备的黄油加注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油添注集成阀,其结构简单,加油方便,对大型机械设备加黄油安全,加油效率高。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阀座上布置的二件以上单元阀体共同连通同一进油孔,各单元阀体的出油孔通过油管连接至设备的注油点;单元阀体的阀孔下端放置回位弹簧,阀孔一侧接通进油孔,另一侧接出油孔,单元阀体在回位状态封堵住进油孔至出油孔的通道。
单元阀体的阀孔分别与进油孔通道和出油孔垂直,进油孔通道口位于出油孔口之下,单元阀体下端固定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位于进油孔通道口与出油孔口之间。
在阀孔的上端口处配置有一件外圆周与阀孔密封、内圆周与单元阀体密封的密封圈。
在阀孔的下端设置有一条通向进油孔的减压孔。
阀座上各单元阀体以两列布局,列与列之间的单元阀体错位布置。
每个单元阀体对应进油孔的通道是从阀座的一侧开孔穿过阀孔到达进油孔,阀座的一侧的孔口由堵头封闭;每个单元阀体对应的减压孔是从阀座的一侧开孔到达进油孔下方,又由阀座底侧开孔连通并到达进油孔,该两个阀座表面的孔口由堵头封闭;阀座上进油孔的对侧阀座壁设有相通的连接黄油枪的出油孔。
阀座上的阀孔端面固定有压板,压板对应阀孔的位置开有直径尺寸小于阀孔而大于单元阀体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集成阀,因此可采用油管通过集成阀将加压后的黄油输送到大型机械设备的各注油孔,当需要加油时,只需按下单元阀体数秒,即可加够所需的黄油,松开单元阀体后就可断油,避免浪费,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大型机械设备高孔端加油带来的危险、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元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回位弹簧1、出油孔2、阀座3、阀孔4、密封圈5、单元阀体6、密封垫7、进油孔8、减压孔9、堵头10、输油管11、保险阀12、黄油泵13、输油管14、油桶15、回油管16、油管17、黄油枪18、压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各图,本集成阀的阀座4为矩形立方体,上面布置了二列单元阀体6,各个单元阀体6共同连通同一进油孔8,各单元阀体6的出油孔2通过油管17连接至设备的注油点。单元阀体的结构是,阀孔4从顶面向下的盲孔,阀孔4下端放置回位弹簧1,阀孔4的一侧接通进油孔8,另一侧接出油孔2,单元阀体6在回位状态时其外壁封堵住进油孔8至出油孔2之间的通道(在阀孔4中),而单元阀体6压下状态时,单元阀体6的封堵壁移动到进油孔8以下,黄油可以通向出油孔2而流出。单元阀体6的阀孔4分别与进油孔8的通道和出油孔2垂直,进油孔8的通道口位于出油孔2口之下,单元阀体6下端固定有密封垫7,且密封垫7在单元阀体6在回位状态位于进油孔8通道口与出油孔2口之间。为了保证整个阀座密封可靠,在阀孔4的上端口处配置有一件外圆周与阀孔4密封、内圆周与单元阀体6密封的密封圈5。在阀孔4的下端设置有一条通向进油孔8的减压孔9,当单元阀体6下压时,黄油可返回到进油孔8中,从而可以达到轻松压下单元阀体6的目的。阀座3上各单元阀体6以两列布局,列与列之间的单元阀体6采用错位布置。每个单元阀体6对应进油孔8的通道是从阀座3的一侧开孔穿过阀孔4到最后达进油孔8,阀座3的一侧的孔口由堵头10封闭;每个单元阀体6对应的减压孔9也是从阀座3的一侧开孔到达进油孔8的正下方,又由阀座3底侧开孔连通并到达进油孔8,该两个阀座表面的孔口由堵头10封闭;阀座3上进油孔8的对侧阀座壁设有相通的连接黄油枪18的出油孔。阀座3上的加工有阀孔4的端面固定有压板19,压板19对应阀孔4的位置开有直径尺寸小于阀孔4而大于单元阀体6的孔,可进一步防止黄油渗漏,并防止密封圈5脱离阀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亚祥,未经董亚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1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