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弃流、蓄水、溢流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10077.9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富;刘海东;潘雷;张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4D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蓄水 溢流 一体化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弃流、蓄水、溢流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既节约了市政用水,又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轨道交通建设中,对地铁高架车站的雨水收集利用,可以有效限制桥面雨水排放与流失,控制高架线路周围雨水径流污染,也符合城市节水政策、建设绿色地铁的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趋势。
在雨水的收集利用过程中,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应该将初期降雨的雨水予以抛弃,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目前雨水收集系统中弃流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使用电能,采用自动控制模块,通过检测收集的雨水水质或设定的弃流雨水量,控制弃流、收集启停;另一种机械式的雨水弃流装置,由雨水量大小控制内置浮球阀控制弃流、收集启停,此种装置虽不需要电能,但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例如轨道交通地上高架桥雨水收集需沿高架桥设置,收集点较多。若使用上述弃流装置,会有以下问题:
1、雨水回收系统的弃流装置结构复杂;
2、雨水弃流装置受室外环境差、自控模块易损坏等因素影响,系统维护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雨水弃流型雨水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水位控制实现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蓄水以及雨水自动溢流的雨水系统,解决了以前靠流量计、水位计和电磁阀实现自动弃流、溢流的雨水系统中流量计、水位计和电磁阀后期管理维护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弃流、蓄水、溢流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一个安装在建筑物顶面的雨水斗,所述的雨水斗通过一个雨水立管分别与弃流箱、蓄水箱连通,所述的弃流箱、蓄水箱的底部均与防冲刷碎石坑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立管通过一个三通管分别与弃流箱、蓄水箱连通;当所述弃流箱水满之后雨水通过三通流入蓄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斗的最高点与低于建筑物的最低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斗的顶部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立管内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防冲刷碎石坑连通;当雨水量达到所需雨水量时,多余雨水通过溢流管排至地面或绿化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弃流箱和蓄水箱设置在建筑物周边地面、桥墩旁地面或绿化带内。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立管贴建筑外墙或高架桥桥墩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蓄水箱的底部安装有排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弃流箱和蓄水箱设有检查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弃流箱上设有放气阀。
前面的建筑物包括一般的房屋以及高架桥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合理、简单,装配方便,维护简便;
2、操作简单,无需电动阀门自动控制,且环保节能,增加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
图中:1钢丝密目网,2雨水斗,3雨水立管,4过滤器,5弃流箱,6蓄水箱,7三通管,8溢流管,9取水口,10泄水阀门,11防冲刷碎石坑,12检查口,13放气阀;14检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水位控制实现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蓄水以及雨水自动溢流的雨水系统,解决了以前雨水系统靠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初期雨水自动弃流、蓄水以及雨水自动溢流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80目钢丝密目网1、87型雨水斗2、雨水立管3、过滤器4、弃流箱5、蓄水箱6、三通管7、溢流管8、防冲刷碎石坑11组成。
80目钢丝密目网1、87型雨水斗2设置在屋面或高架桥面上;87型雨水斗2上设置的80目钢丝密目网1隔离初期雨水中的树叶等较大杂物。80目钢丝密目网1全覆盖87型雨水斗2,并固定在屋面或高架桥面上。
雨水立管3贴建筑外墙或高架桥桥墩设置。雨水立管3上设置三通管7,当所述弃流箱水满之后雨水通过三通管7流入蓄水箱5。雨水立管3采用PE管。
过滤器4设置在所述的雨水立管3上,距储水箱顶0.5m高度的位置。过滤器4过滤初期雨水中一部分粒径较小的杂物。
弃流箱5上设有检查口12和放气阀13;蓄水箱上设有检查口14。
弃流箱设置在建筑物周边地面或绿化带内及桥墩旁地面或绿化带内,箱体采用PE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100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管网供水装置
- 下一篇:输水装置及雨水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