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8424.4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3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27/02;B32B27/06;B32B27/12;B32B27/08;B32B33/00;A41D3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 |
地址: | 4514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隔热 复合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属消防员个体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
背景技术
消防灭火救援服装是一种多层个人防护装备体系,由外向内的主要构成是阻燃外层、防水透汽层、隔热层以及舒适层。传统的高性能阻燃隔热服,可以抵御高温火焰,具有优良的阻燃隔热性能,但其相对比较厚重,给消防员现场作业带来负担,亟需一种在保证阻燃隔热耐高温的性能下,尽量轻便耐用,且具有较高阻燃性能以及能够应变温度突变的复合织物,以适应未来灭火应急救援及单兵作战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在具有优良的阻燃隔热耐高温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轻便耐用以及热舒适性能优良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舒适面料层、防水透气层、相变层和防静电阻燃层,在舒适面料层、防水透气层之间设有发泡硅胶层,在防静电阻燃层外部设有防火层,各层之间通过聚氨酯类联结剂粘接成复合织物。
在所述防火层外部设有热辐射层,所述的热辐射层采用陶瓷氧化铝金属膜制成,热辐射层的厚度为10~20μm。
所述发泡硅胶层气泡直径为5~6mm,气泡高度为2~2.5mm,气泡总面积占硅胶层面积的40~50%。
所述防火层采用阻燃涤纶纤维和阻燃腈纶纤维制成,防火层的厚度为15~25μm。
所述舒适面料层采用超细聚酯纤维仿棉布制成。
所述防水透气层采用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或PET薄膜制成,防水透气层的厚度为0.5~0.6mm。
所述相变层选用石蜡并用交联多孔结构二氧化硅作为支撑物质进行封装定型而制成。
防静电阻燃层采用腈棉与导电纤维混纺制成,防静电阻燃层的厚度为0.2~0.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硅胶层作为阻燃层可显著降低复合织物的重量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阻燃性能;2、采用石蜡并用交联多孔结构二氧化硅作为支撑物质进行封装定型制成的相变层可以应对消防员在作业现场发生温度突变的情况,从而显著提升热舒适性能;3、采用腈棉与导电纤维混纺制成防静电阻燃层,在具有优良阻燃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静电功能;4、设置防火层不仅可以使消防员适合在近火源使用,而且也可以进入或穿越火源进行作业。5、防火层外部设置的热辐射层可有效的对火焰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反射,从而阻止辐射热量从最外层向里层的传递,提高消防员的作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舒适面料层1、防水透气层3、相变层4和防静电阻燃层5,舒适面料层1采用超细聚酯纤维仿棉布制成,防水透气层3采用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或PET薄膜制成,防水透气层3的厚度为0.5~0.6mm;相变层4采用石蜡并用交联多孔结构二氧化硅作为支撑物质进行封装定型而制成;所述防静电阻燃层5采用腈棉与导电纤维混纺制成,防静电阻燃层的厚度为0.2~0.4mm。
在舒适面料层1、防水透气层3之间设有发泡硅胶层2,发泡硅胶层2气泡21的直径为5~6mm,气泡21高度为2~2.5mm,气泡总面积占硅胶层面积的40~50%;在防静电阻燃层5外部设有防火层6,防火层6采用阻燃涤纶纤维和阻燃腈纶纤维制成,防火层6的厚度为15~25μm;在所述防火层6外部设有热辐射层7,所述的热辐射层7采用陶瓷氧化铝金属膜制成,热辐射层的厚度为10~20μm;各层之间通过聚氨酯类联结剂粘接成复合织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8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仿真、立体感印花装饰彩钢板
- 下一篇:一种压力机上横梁曲轴箱排气消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