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08253.5 | 申请日: | 2016-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书;赵天宝;左龙;刘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6B1/02 | 分类号: | D06B1/02;B05B9/04;B05D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料 阻燃 喷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功能性纺织产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防护服面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经开始由简单的防护功能逐渐向高品质、多功能的复合型防护产品过渡。但是国内大部分纺织产品在喷涂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流量不稳定,喷涂不均匀,导致多喷、或容易积留在纺织产品上,不能符合生产工艺,浪费原材料。采用传统的喷涂生产线时,中间需要人员操作转移,但操作人员在进行转移时,喷涂的油漆散发出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且转移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在纺织品的生产中流量不稳定,喷涂不均匀,喷涂的油漆散发出的气体对人体有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包括:罐体、进料管道、出料管道、观察窗、放气装置、安全阀、支架、转轴、驱动泵、喷涂罩、除尘装置、预热装置、固化装置、生产线、控制装置;
罐体的上端与进料管道相连通,罐体的顶部还安装有放气装置和安全阀,放气装置和安全阀均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罐体的外壳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道;出料管道内安装有驱动泵,出料管道的末端与喷涂罩相连通,喷涂罩设置在生产线上,生产线的两端通过转轴驱动,转轴安装在支架的上端;生产线上的外部依次套装有除尘装置、预热装置和固化装置;支架的内部还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泵、转轴、除尘装置、预热装置、固化装置的控制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进料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调节阀。
所述的喷涂罩内安装有若干喷嘴。
所述的放气装置为放气阀。
所述的预热装置内安装有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加热丝位于预热装置的底部,温度传感器位于预热装置的顶部,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喷涂罩安装稳定,喷涂罩内安装有若干喷嘴,流量稳定,喷涂均匀,喷涂位置准确,符合生产工艺;保证了线性喷涂,避免滴状积存或液体向周围扩散的现象,喷涂过程经过除尘、预热、固化的过程,加热效率高,起到一边加热,一边烘干的作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料管道;3、出料管道;4、观察窗;5、放气装置;6、安全阀;7、支架;8、转轴;9、驱动泵;10、喷涂罩;11、除尘装置;12、预热装置;13、固化装置;14、生产线;15、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该面料阻燃剂喷涂装置包括:罐体1、进料管道2、出料管道3、观察窗4、放气装置5、安全阀6、支架7、转轴8、驱动泵9、喷涂罩10、除尘装置11、预热装置12、固化装置13、生产线14、控制装置15;
罐体1的上端与进料管道2相连通,罐体1的顶部还安装有放气装置5和安全阀6,放气装置5和安全阀6均与罐体1内部相连通,罐体1的外壳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4,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道3;出料管道3内安装有驱动泵9,出料管道3的末端与喷涂罩10相连通,喷涂罩10设置在生产线14上,生产线14的两端通过转轴8驱动,转轴8安装在支架7的上端;生产线14上的外部依次套装有除尘装置11、预热装置12和固化装置13;支架7的内部还安装有控制装置15,控制装置15分别与驱动泵9、转轴8、除尘装置11、预热装置12、固化装置13的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的进料管道2上安装有压力调节阀。
所述的喷涂罩10内安装有若干喷嘴。
所述的放气装置5为放气阀。
所述的预热装置12内安装有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加热丝位于预热装置12的底部,温度传感器位于预热装置12的顶部,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装置15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8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