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04306.6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龚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650206 云南省昆明市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农林 土壤 供料 修复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农林土壤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但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产生了有害的影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因此,需要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处理,使其中的污染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改善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方便根据需要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系统,包括左支撑柱和设置在左支撑柱右侧的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中间位置有支撑腔,支撑板上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搅拌腔,第一搅拌腔左侧上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搅拌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供液管,支撑板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部设置有粉碎腔,粉碎腔左侧下部连接有供料腔,供料腔左侧连接有供料管,供液管和供料管下部连接有第二搅拌腔,第二搅拌腔下部右侧连接有出料管;粉碎腔右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上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捣碎柱,第二电机轴上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二捣碎柱,第一搅拌腔上部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下部连接有第三电机轴,第三电机轴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左支撑柱上部设置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右侧连接有第四电机轴,第四电机轴侧面设置有螺旋叶片;支撑腔下部设置有多个存放腔。
进一步地,第二搅拌腔左侧设置有轴承,第四电机轴穿过轴承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腔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土壤进行粉碎,更好地针对土壤进行修复,方便根据需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支撑板;2、进液管;3、第三电机;4、供液管;5、粉碎腔;6、第一捣碎柱;7、第二电机轴;8、第一电机轴;9、第一电机;10、供料管;11、支撑杆;12、右支撑柱;13、搅拌叶片;14、万向轮;15、第二捣碎柱;16、第二电机;17、左支撑柱;18、轴承;19、第四电机;20、第四电机轴;21、出料管;22、螺旋叶片;23、第二搅拌腔;24、支撑腔;25、存放腔;26、供料腔;27、第一搅拌腔;28、第三电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生态农林土壤供料修复处理系统,包括左支撑柱17和设置在左支撑柱17右侧的右支撑柱12,左支撑柱17和右支撑柱12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左支撑柱17和右支撑柱12中间位置有支撑腔24,支撑板1上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搅拌腔27,第一搅拌腔27左侧上部连接有进液管2,第一搅拌腔27右侧下部连接有供液管4,支撑板1上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上部设置有粉碎腔5,粉碎腔5左侧下部连接有供料腔26,供料腔26左侧连接有供料管10,供液管4和供料管10下部连接有第二搅拌腔23,第二搅拌腔23下部右侧连接有出料管21;粉碎腔5右侧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6,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6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机轴8和第二电机轴7,第一电机轴8上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一捣碎柱6,第二电机轴7上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二捣碎柱15,第一搅拌腔27上部设置有第三电机3,第三电机3下部连接有第三电机轴28,第三电机轴28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13,左支撑柱17上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9,第四电机19右侧连接有第四电机轴20,第四电机轴20侧面设置有螺旋叶片22;支撑腔24下部设置有多个存放腔25。第二搅拌腔23左侧设置有轴承18,第四电机轴20穿过轴承18设置。支撑腔24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4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