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内部框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104013.8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A61G1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内部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内部框架。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机器人新类型,通常是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现有的机器人大多仅具有装饰性的外壳,各种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控制电路板等或安装于外壳上或包裹在外壳内部,这种机器人存在行走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结构强度较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通用框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机器人内部框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构成下躯干腔体,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及前侧板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所述头部框架包括第二后侧板,所述第二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一后侧板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和第一右侧板之间固设有支座,所述下躯干腔体内设有摆动架,所述摆动架通过铰链与所述支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前底板、后底板以及U型连接板,所述U型连接板开口朝下布置,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分别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前后两侧,所述行走轮设有四个并分别装设于所述前底板和后底板的端部,所述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固设于所述后底板上表面,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固设于所述U型连接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侧板前部和第一右侧板前部、以及第一左侧板后部和第一右侧板后部分别通过一块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侧板下部和第二右侧板下部均固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分别固设于前后两块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后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所述前侧板固设于所述第二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前侧板及第二后侧板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自重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侧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前侧板及第一后侧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用框架,其结构简单、可靠,为机器人提供了通用的内部框架,可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以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装设于底座上并采用独立驱动的行走轮便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的传感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等可安装于上躯干腔体和上躯干腔体内,从而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挤压受损。
进一步地,在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一后侧板、前侧板及第二后侧板上均开设通孔,便于降低内部框架的自重,减少机器人所需的驱动力,提高运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器人的内部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行走轮,2为第一左侧板,3为第一右侧板,4为下躯干腔体,5为第二左侧板,6为第二右侧板,7为第二后侧板,8为前侧板,9为上躯干腔体,10为支座,11为摆动架,12为铰链,13为前底板,14为后底板,15为U型连接板,16为第一支撑板,17为第二支撑板,18为通孔,19为第一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内部框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底座、躯干框架和头部框架,所述底座下部装设有若干个相互独立驱动的行走轮1,所述躯干框架包括第一左侧板2、第一右侧板3、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前侧板及第一后侧板19,所述第一左侧板2和第一右侧板3构成下躯干腔体4,所述第二左侧板5、第二右侧板6、第一后侧板19及前侧板8合围构成上躯干腔体9。该机器人内部框架,结构简单、可靠,为机器人提供了标准化、通用化的内部框架,可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以及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装设于底座上并采用独立驱动的行走轮1便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机器人的传感器、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等可安装于下躯干腔体4和上腔体9内,从而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4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拖鞋脱模机构的手指气缸夹具
- 下一篇:一种索道行走探测、检测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