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2626.8 | 申请日: | 2016-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9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秋;邓志翔;钟志锋;周棣鹏;陈民;江德机;甘立里;梁锡立;谭荣森;谢伟峰;梁艺铭;梁荣湛;钟文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装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后浇带 防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逐渐向地下空间延伸,地铁、隧道、商场等公共建筑物不断涌现。传统地下室后浇带侧壁在制备过程中主要依靠在地下室侧壁埋设止水钢板的方式作为主要防水措施,如此虽然可以阻挡部分渗漏水,但是在水网密布或者雨水充沛等地区仍然会出现漏水的现象;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地下室墙板的网膜式后浇带》(申请号:201420494463.3,公告日2015年2月18日)中通过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上设置止水钢板进行止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防水效果的好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包括后浇带及防漏结构;所述后浇带位于地下室侧壁的后浇带预留位置内;所述防漏结构与后浇带及地下室侧壁均固定连接;且该防漏结构相对地下室侧壁向外凸出。
优选地,所述防漏结构包括灰砂砖墙、角柱、圈梁及防漏填层;所述灰砂砖墙与地下室侧壁固接;所述灰砂砖墙、角柱及圈梁共同围合形成填层空间;所述角柱固定在灰砂砖墙与灰砂砖墙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圈梁固定地架设在角柱上并与灰砂砖墙及地下室侧壁固接;所述防漏填层固定在所述填层空间内,并与后浇带固定。
优选地,所述圈梁包括地梁、腰圈梁及压顶梁;所述地梁、腰圈梁及压顶梁从下往上依次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地梁、腰圈梁上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灰砂砖墙。
优选地,所述地梁、腰圈梁、压顶梁、角柱及灰砂砖墙通过混凝土浇灌固定成一整体;该整体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整体与地下室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附加层;该防水附加层的部分固定在所述整体上,部分固定在地下室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地梁、腰圈梁及压顶梁内均植入有钢筋。
优选地,所述防漏填层包括钢筋笼及固定地填充在钢筋笼内部及外周的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角柱包括钢筋笼及固定地填充在钢筋笼内部及外周的混凝土。
优选地,还包括隔水板,所述隔水板穿插在后浇带及地下室侧壁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通过在后浇带内穿插隔水板,并在后浇带一侧设置防漏结构,实现双重防漏设置,进一步提高该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的防漏效果。
另外所述防漏结构包括灰砂砖墙、角柱、圈梁及防漏填层;所述灰砂砖墙采用了水硬性的粉煤灰砌块,粉煤灰砌块在遇水后具有更优性能的固结效果,进而可以提高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的防漏效果及使用寿命。
在该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同时设置有防水层及防水附加层,实现多重防漏的效果,进一步保证系统的防漏效果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防水层展示示意图。
图中:1、后浇带;2、隔水板;3、防漏结构;31、灰砂砖墙;32、角柱;33、圈梁;331、地梁;332、腰梁;333、压顶梁;34、防漏填层;4、防水层;41、水泥砂浆层;42、水泥基防水涂料;43、高分子防水卷材层;44、挤塑板;5、防水附加层;100、地下室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系统包括后浇带1、隔水板2及防漏结构3。所述后浇带1位于地下室侧壁100的后浇带预留位置内。所述隔水板2穿插在后浇带1及地下室侧壁100内。所述防漏结构3与后浇带1及地下室侧壁100均固定连接。且该防漏结构3相对地下室侧壁100向外凸出。该隔水板2可为止水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装修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装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2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场风机塔架基础修补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方便启闭的水位观测孔孔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