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0178.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9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曾玲;钱永军;程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吸痰管,特别是一种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一次性吸痰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进行气管插管内吸痰操作时,按照吸痰操作指南为避免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需要将气道、口腔内的痰液分开吸引。
由于日常工作繁重,人力资源缺乏或部分紧急情况下,导致部分医务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在抽吸口腔分泌物完毕后,重新更换一根新的吸痰管再完成气道吸痰操作,往往使用同一根吸痰管便将口腔与气道的痰液抽吸干净。此种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容易将口腔的定植菌带入气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不仅可以完全避免不规范操作,而且可减少临床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使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增强且成本较低,能让医护人员不通过更换吸痰管这一步骤便可一次性将气道与口腔分泌物吸出的一次性吸痰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完全避免不规范操作,而且可减少临床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使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增强且成本较低,能让医护人员不通过更换吸痰管这一步骤便可一次性将气道与口腔分泌物吸出的一次性吸痰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次性吸痰管,包括吸痰管头部和管道部分,所述吸痰管头部与管道部分连通,所述管道部分包括内管和包覆在内管外壁上的可剥离外管,所述可剥离外管外壁直径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8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管长度比内管长度长5mm至1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可剥离外管靠近吸痰管头部的一端设置有撕裂缺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可剥离外管靠近吸痰管头部的一端为漏斗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可剥离外管上还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的一端与撕裂缺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撕裂线为环绕在可剥离外管上的螺旋状撕裂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既可省略医护人员因抽吸不同部位痰液而换吸痰管的步骤,又能保证抽吸口腔与气道分泌物的管道不互相污染;既通过吸痰管的特殊形状杜绝了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发生,又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既能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操作正规化、流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吸痰管头部1、内管2、可剥离外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吸痰管,包括吸痰管头部1和管道部分,所述吸痰管头部1与管道部分连通,所述管道部分包括内管2和包覆在内管2外壁上的可剥离外管3,所述可剥离外管3外壁直径大于等于7mm且小于等于8mm。本申请的一次性吸痰管在使用时先将带有未经剥离的可剥离外管3的的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进行吸痰操作,可剥离外管3外壁直径大于等于7mm,因此只能插入口腔中,然后再将外管剥离,将只剩下内管2的一次性吸痰管插入病患气道进行吸痰操作。由于本申请通过对管径大小的限制,使吸痰管在其可剥离外管3没有剥离时只能插入口腔,改变了以前一次性吸痰管既能插入口腔,又能插入气道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通过管道结构尺寸的改变来杜绝临床不规范操作,防止人为的将口腔细菌下移并定植于下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通过管道内、外层的设计,从而省略掉重新更换新吸痰管的所有步骤,只需操作者将新型吸痰管进行内、外层的剥离便能保持吸痰管始终无菌性,既保证不受污染又达到方便快捷完成吸痰操作的目的。本申请既可省略医护人员因抽吸不同部位痰液而换吸痰管的步骤,又能保证抽吸口腔与气道分泌物的管道不互相污染;既通过吸痰管的特殊形状杜绝了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发生,又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既能入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操作正规化、流程化。
所述可剥离外管3长度比内管2长度长5mm至10mm。为了保证在可剥离外管3没有剥离的情况下一次性吸痰管只能插入中,可使可剥离外管3长度超出内管2。
所述可剥离外管3靠近吸痰管头部1的一端设置有撕裂缺口。为方便医护人员快速将可剥离外管3剥离,可以在其端部设置撕裂缺口,由于缺口易产生应力集中,医护人员在缺口处更加容易将外管剥离。
所述可剥离外管3靠近吸痰管头部1的一端为漏斗形。将外管的一端做成漏斗形给医护人员剥离外管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剥离操作更加容易。
所述可剥离外管3上还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的一端与撕裂缺口连接。医护人员可以从缺口处沿着撕裂线将外管撕开后再将可剥离外管3剥离。
所述撕裂线为环绕在可剥离外管3上的螺旋状撕裂线。采用螺旋状的撕裂线,可使外管的剥离更彻底,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0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