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6246.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柴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主缆多塔 悬索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索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
背景技术
悬索桥是当前跨越能力最大的桥型,目前在建的墨西拿海峡大桥主跨已达到3300m。即使如此,传统的悬索桥结构仍难以跨越长达十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的海峡,因此,建造具有多个连续主跨的多塔悬索桥成为经济上及技术上可行的选择。目前,我国先后建造了泰州长江大桥以及马鞍山长江大桥。其中,具有两个主跨的泰州大桥成为了世界上首座大跨度多塔悬索桥。然而,由于多塔悬索桥“中塔效应”的存在,使得多塔悬索桥在受到不平衡活载作用时(一个主跨加载,其余主跨不加载),桥塔及桥面发生较大的变形,影响桥梁的使用。多塔悬索桥中迫切需要对缆索布置形式进行创新,发展新型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
双缆体系悬索桥是在同一个索面布置垂度不同的两根主缆,采用双层主缆时,主缆对桥塔的约束作用大大增强,活载作用下,桥塔以及桥面的位移减小,提高了多塔悬索桥的刚度,双层主缆的这一力学特性使其非常适宜于建造多塔悬索桥。但是,双层主缆必须克服主缆在中塔鞍座上的滑移稳定性问题,上层主缆由于其在鞍座上的包角较小,活载作用下主缆在鞍座两侧的拉力不平衡,容易与鞍座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结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该双主缆多塔悬索桥能够在确保第一主缆和第二主缆具有足够缆力的同时,增大了第一主缆与桥塔的包角以及第二主缆与桥塔的包角,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主缆和第二主缆的抗滑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桥塔和依次穿过多个所述桥塔的桥面以及设置在多个所述桥塔上的主缆系,所述主缆系包括第一主缆和第二主缆,所述第一主缆由多个第一上层主缆段和多个第一下层主缆段以及第一主锚固段和第二主锚固段组成,所述第一主锚固段与位于桥面一端外侧的第一锚碇相连接,所述第二主锚固段与位于桥面另一端外侧的第二锚碇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层主缆段和所述第一下层主缆段沿桥面的延伸方向上下交错布设;所述第二主缆由多个第二上层主缆段和多个第二下层主缆段以及第三主锚固段和第四主锚固段组成,所述第三主锚固段与所述第一锚碇相连接,所述第四主锚固段与所述第二锚碇相连接,所述第二上层主缆段和所述第二下层主缆段沿桥面的延伸方向上下交错布设;所述第一上层主缆段在相邻两个桥塔之间的桥跨上的高度大于第二下层主缆段在所述桥跨上的高度,所述第二上层主缆段在相邻两个桥塔之间的桥跨上的高度大于第一下层主缆段在所述桥跨上的高度,所述第一主缆通过第一吊杆与桥面连接,所述第二主缆通过第二吊杆与桥面连接。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塔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主缆系相对应的主缆引导装置,所述主缆引导装置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一主缆的第一鞍座和用于引导所述第二主缆的第二鞍座。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鞍座包括第一座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的两个第一侧挡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之间形成供第一主缆通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鞍座包括第二座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的两个第二侧挡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之间形成供第二主缆通过的第二通道。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开设有呈倒V字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通道的底壁开设有呈倒V字型的第二凹槽。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一主缆滑动的第一防滑齿纹,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第二主缆滑动的第二防滑齿纹。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挡板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座体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挡板构成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一种双主缆多塔悬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鞍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侧挡板相连接的多个第一加劲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劲板相互间隔布设且均与所述桥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鞍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二侧挡板相连接的多个第二加劲板,多个所述第二加劲板相互间隔布设且均与所述桥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6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