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避免工作时突然翻转的电锤或冲击钻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6134.2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3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春 |
主分类号: | B25D17/04 | 分类号: | B25D17/04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 代理人: | 李行健 |
地址: | 652207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工作 突然 翻转 电锤 冲击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手持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锤利用压缩气体通过活塞运动冲击钻头,可在混凝土、砖、石头等材料上开孔,效率高,孔径大,钻进深度大。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也可用于在砖石或混凝土上钻孔。现有电锤和冲击钻通常设有一塑料前手柄,该手柄长度一般小于、等于或稍微超过一点电机的高度,但最长不会超过电机高度的1.2倍。图1为现有电锤的示意图,其塑料前手柄1的长度稍短于电机2的高度,图中3为后手柄,7为机身。由于前手柄长度短,工作时钻头一旦碰到钢筋卡死不动,就很难握住。电动工具就会突然翻转,发生扭伤、跌落、电锤打人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使操作者脱臼、骨折。使用大功率电锤或钻头粗大时更容易造成上述事故,非常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避免工作时突然翻转的电锤或冲击钻,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电锤或冲击钻具有一长度不小于电机高度1.3倍的前手柄。该前手柄最下端可以呈平直状、弯曲状、球状或其他形状。前手柄可以由合金钢、复合材料或碳素纤维等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制成。
前手柄最好为可伸长缩短,或可分段连接,或可折叠的结构,便于不用时放入工具箱内收纳。所说手柄可伸长缩短、可分段连接和可折叠的具体结构是现有技术,为本专业技术人员所知晓。前手柄长度最好为电机高度的1.3~10倍。
前手柄横截面可以为圆、椭圆、多边形等形状。前手柄横截面为多边形便于用扳手上紧手柄。
前手柄上可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横向孔洞,从而便于插入硬质短杆上紧手柄。
前手柄的箍套与电动工具机身之间最好加有垫层,可以起到缓冲和防滑的作用。垫层材料最好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制成前手柄箍套的金属片材厚度最好为市售同规格产品箍套片材厚度的一倍以上,并且最好用钢而不是如同现有技术用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高空作业时,遇到钻头突然卡死,造成机体突然翻转时,由于前手柄很长,因杠杆作用,机体很难翻转,操作人员也很容易握稳电动工具,从而大大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锤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前手柄下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5中前手柄下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6中前手柄下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7中前手柄下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8中前手柄下段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2:该电锤具有一长度为其电机4高度七倍的钢制前手柄5,6为后手柄。
实施例2。见图3:该电锤具有一长度为其电机8高度五倍的钢制前手柄9,前手柄9为三段可折叠结构,10表示折叠分段位置。
实施例3。见图4:该电锤具有一长度为其电机11高度六倍的钢制前手柄12,前手柄12为三段可折叠结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中间一段13上设有方孔14和圆孔15。
实施例4。见图5:前手柄为三段可折叠结构,其下段下端呈平直状。
实施例5。见图6:前手柄为三段可折叠结构,其下段下端呈直勾状。
实施例6。见图7:前手柄为三段可折叠结构,其下段下端呈弯勾状。
实施例7。见图8:前手柄为三段可折叠结构,其下段下端呈球状。
实施例8。见图9:前手柄为三段可折叠结构,其下段下端呈台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春,未经张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6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加工固定平台
- 下一篇:一种新型墙壁开导线槽用冲击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