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5549.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文涛;涂意辉;薛华明;马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14 | 分类号: | A61B9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蔡沅 |
地址: | 20009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膝关节 外翻 应力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是指一种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 支架。
背景技术
膝关节内翻及外翻应力位片对于关节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膝关节应力位片需要医生用双手对患者的膝关节施加内外翻应力后进行拍摄,临床医生长期 反复暴露于X射线下,健康会受到很大的损伤。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临床医生快速完成膝关节摆放至标准拍片体位的器械从而减少 X射线辐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 可以快速有效的使膝关节处于内翻或外翻体位,减少关节外科医生暴露于射线下的时间和剂 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有如下构成:包括膝上部 件、膝下部件以及若干挡板,该膝下部件与该膝上部件固定连接,该膝上部件和该膝下部件 之间夹角介于150°至170°之间,在该膝上部件及该膝下部件上均设置有数个通孔,该挡板 可插设固定于该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设置的通孔和膝 下部件设置的通孔均沿穿过膝上部件与膝下部件夹角顶点连线的中线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设置的通孔 中,沿穿过膝上部件与膝下部件夹角顶点连线的中线对称的两个通孔外径相距12cm至15cm; 膝下部件设置的通孔中,沿穿过膝上部件与膝下部件夹角顶点连线的中线对称的两个通孔外 径相距7cm至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位于膝上部件的通孔数量 为2个,位于膝下部件的通孔数量为6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该挡板包括手持部和 固定连接在该手持部上的穿孔部,该手持部外径大于该通孔外径,该穿孔部外径小于该通孔 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挡板的手持部外径大 于6cm,该挡板的手持部高度不低于10cm;该挡板的穿孔部外径小于4cm,该挡板的穿孔部 高度不低于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和膝下部件为一 体成型件。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和膝下部件的表 层均设置有皮垫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和膝下部件之间 夹角为160°。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可以快速有效的使膝关节处于内翻或外 翻体位,减少关节外科医生暴露于射线下的时间和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的挡板切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包括膝上部件1、膝下部 件2以及若干挡板4,该膝下部件1与该膝上部件2硬质连接,该膝上部件1和该膝下部件2 之间夹角介于150°至170°之间,在该膝上部件1及该膝下部件2上均设置有数个通孔3, 该挡板4可插设固定于该通孔3内。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1设置的通孔3和 膝下部件2设置的通孔3均沿穿过膝上部件1与膝下部件2夹角顶点连线的中线7对称分布。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膝上部件1设置的通孔3中, 沿中线7对称的两个通孔3外径相距12cm至15cm;膝下部件2设置的通孔3中,沿中线7 对称的两个通孔3外径相距7cm至8cm。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膝关节内外翻应力位支架中位于膝上部件2的通孔3数 量为2个;位于膝下部件2的通孔3数量为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未经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5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心肺复苏体位器
- 下一篇:一种脑颅手术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