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孵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94805.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0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肖雪琼;王云鹤;王高峰;肖炎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病原 线虫 孵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孵化器,属于植物线虫防治研究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病原线虫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为 其中两类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线虫的孵化是研究线虫生长发育、致病机理及防治等领域的 重要操作过程之一。目前,公知的线虫孵化主要在培养皿中进行,占用体积较大,且孵化后 的线虫与孢囊或卵块混在一起不利于线虫的纯化,线虫孵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要多次补充 水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的线虫孵化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孵化器,包括:培养皿,吸水层、孵化柱、培养板和皿盖;吸水层设置在 培养皿的底部内;培养板设置在吸水层上,皿盖设置于培养皿上;所述的孵化柱包括上、下 均开口且底部为尼龙网的容器,孵化器设置在培养板的孔槽内;所述的的培养板为顶面设置 有孔槽的透明容器。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尼龙网为200目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吸水层为滤纸。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培养板的孔槽为N+1个,N为1、2、3、……,孔槽之 间互不连通。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所述的尼龙网与孔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0.8cm~1.5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同时大规模孵化不同来源的线虫,使用本实用新型,占用较小空间,每一个孵化板可 以同时进行多个不同来源的线虫同时孵化,且易于摆放整齐。
(2)常规孵化中,一般将孢囊或卵块中的线虫大部分都孵化出来,所需时间较长。在此过 程中孵化线虫所需的水分易蒸发,需连续补充水分。本实用新型在培养皿中设置有润湿的吸 水层,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培养板中潮湿环境,减少补充水分的次数。
(3)常规线虫孵化方法,孵化后的线虫与孢囊或卵块混在一起,需进行额外操作将其分开。 使用本实用新型,线虫孵化后穿过尼龙网进入另外的容器中,可以将孢囊或卵块与线虫分开。
(4)利用本实用新型便于观察线虫孵化动态及线虫形态,将孵化柱取出后将培养板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即可。
(5)使用该实用新型,将孵化柱取出后,可以随时收集孵化的线虫,减少线虫在水中浸泡 时间。同时,孢囊或卵块中没有孵化的卵可以继续孵化。
(6)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尼龙膜孔径较小,即可用于同时孵化多个卵块或孢囊中的卵,也可 用于分离单个卵块或孢囊中的线虫。
(7)该实用新型制作简单,且小巧耐用,能提高线虫研究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植物病原线虫孵化板示意图;
其中:1-培养皿、2-吸水层、3-孵化柱、4-培养板、5-皿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植物病原线虫孵化器,包括:培养皿1,吸水层2、孵化柱3、培养板4和皿盖5; 吸水层2设置在培养皿1的底部内;培养板4设置在吸水层2上;皿盖6设置于培养皿1 上;所述的孵化柱3包括上、下均开口且底部为尼龙网的容器,孵化器3设置在培养板4 的孔槽内;所述的的培养板4为顶面设置有孔槽的透明容器;
所述的尼龙网为200目,
所述的吸水层为滤纸;
所述的培养板的孔槽为24个,孔槽之间互不连通;
所述的尼龙网与孔槽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0.8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病原线虫孵化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将线虫的孢囊或卵块放置在孵化柱3的尼龙网上,加水刚好没过孢囊或卵块,然 后盖上皿盖5,放在适宜温度孵化线虫。当线虫孵化时,打开培养皿盖5,取出孵化柱3, 可将培养板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孵化情况。收集孵化的线虫后,孵化柱3上剩余的孢囊 和卵块可按相同方法进行再次孵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94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