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码器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9071.8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平;孔祥珍;秦昌国;李爱军;郭群;闫仲科;李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器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仪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码器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工业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的实际需求,编码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钢铁企业的高炉生产中,有的编码器需要利用安装装置固定在高炉炉顶与电机轴相配合。由于高炉的运行环境振动大,粉尘大,浸油严重,炉顶设备布局复杂,这增加编码器的安装难度。但是,一旦安装装置与编码器之间发生松动,编码器的连接轴无法与电机轴保持同轴转动的话,编码器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就会出现问题,进而由于编码器无法正常工作又打乱高炉正常的布料作业,甚至,在出现编码器严重故障时,出于降低对高炉布料质量影响的考虑还需要快速拆卸安装装置和更换新的编码器。
目前,虽然市面上各种厂家和型号的编码器安装支架种类繁多,但由于现场设备情况复杂,受安装尺寸和空间的影响,现有的安装装置与现有设备的电机轴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编码器无法顺利安装和调试。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编码器安装装置,使得编码器安装简便,测量准确,维护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码器安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安装装置结构不适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码器安装装置,从下向上依次为固定底座、支撑调节螺杆和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为圆环夹持部,所述支撑调节螺杆的顶面与所述圆环加持部的外表面底部固定;所述固定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调节孔道,所述调节孔道为直线调节孔道、所述直线调节孔道的方向与所述圆环夹持部在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投影方向平行;
所述支撑调节螺杆穿过所述调节孔道,且由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优选的,在上述编码器安装装置中,所述圆环夹持部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为相互配合的半圆环、由两套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编码器安装装置中,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两套螺栓螺母组件包括夹持螺栓、上固定螺母和下固定螺母;所述夹持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的连接孔,由所述上固定螺母和下固定螺母将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固定连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码器的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将编码器夹持在环状夹持部中,再将固定底座固定在高炉炉顶的合适位置即可,然后因为设计了调节孔道,可以在复杂的空间中,做到先固定底座,然后再通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调整支撑调节螺杆在调节孔道中的位置,而找到编码器连接轴恰好与电机轴同轴的位置后再固定支撑螺杆。这样的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装置就能解决现有的安装装置与现场设备电机轴不配合的问题,安装稳固,能提高编码器的读数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器安装场景示意图;
101-上夹持部,102-上固定螺母,103-上连接部,104-下夹持部,105-下连接部,106-下固定螺母,107-夹持螺杆,2-支撑调节螺杆,201-上调节螺母,202-下调节螺母,3-固定底座,301-调节孔道,4-固定安装平台,5-编码器,501-连接轴,6-设备电机轴,601-电机轴外接螺杆,7-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器安装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安装装置结构不适用现场设备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9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