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破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5958.X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8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28;B02C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顾克帅;林祥翔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蛎 破碎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牡蛎壳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的生产设备,尤指破碎设备。
背景技术
牡蛎壳作为土壤调理剂已被业界广泛认知,现有技术是将牡蛎壳破碎成片状碎块,经600~800℃焙烧16~25分钟,粉碎成粉末状,制成改性牡蛎粉。改性后的牡蛎壳粉可使其内含的钙及多种微量元素游离出来。牡蛎壳粉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生产。
但现有技术术中由于只考虑将钙及多种微量元素游离出来并未考虑到牡蛎壳内存在的纳米级的微聚孔,当初次破碎时牡蛎颗粒太大时,在焙烧时微聚孔中的水分被封堵在牡蛎壳中,最后的产品无法与其他有效的肥料元素结合。当牡蛎壳颗太小时,焙烧结束进行粉碎后牡蛎壳内微孔隙会被完全破坏。
另外现有的对辊破碎机均是物料直接从上方倒入,当同时倒入物料太多时容易卡住,或将两个辊间距撑开,使的出来的料粒径大于需要的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壳破碎设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破碎设备,该破碎设备为对辊破碎机,其中破碎机两辊间距离为3mm;在破碎机入料口上方设有水平传送带,在传送带起点上方设有牡蛎壳仓,该牡蛎壳仓截面由一垂直立面及坡面组成,坡面坡度为40度,在对辊破碎机下方设有与传送带电机控制器连接的重力感应器。
采用了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破碎机两辊间距离使的破碎后的牡蛎壳粒在0-3mm间,在破碎机上设传送带和牡蛎壳仓,通过重力感应器控制传送量,使进入破碎机牡蛎壳在一定量范围内,不会在对辊破碎机造成积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破碎机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对辊破碎机;11、进料口;12、出料口;2、传送带;21、电机;3、牡蛎壳仓;31、立面;32、坡面;4、重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牡蛎壳破碎设备,该破碎设备为对辊破碎机1,破碎机1两辊间距离为3mm;在破碎机入料口11上方设有水平传送带2,在传送带2起点上方设有牡蛎壳仓3,该牡蛎壳仓3截面由一垂直立面31及坡面32组成,坡面32坡度为40度,在对辊破碎机2下方设有与传送带电机21控制器连接的重力感应器4,对辊破碎机两辊中间下部设有碎料出口12。
工作时,牡蛎壳仓3中的牡蛎壳由于仓的一面为立面,一面为40度的坡面,所以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传动带2上,传送带2将牡蛎壳输送到破碎机1内进行破碎,由于破碎机下方设有重力感应器4,当进入破碎机1的牡蛎壳过多时,传送带电21机控制器控制传送带停止或减速,使得破碎机1不会进入过多牡蛎壳而使破碎的粒径加大,破碎完的牡蛎壳料从对辊破碎机两辊中间下部的碎料出口12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5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控时定量加料胶体磨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鄂式破碎机